来 源 | 基层医声公社
专栏作者 | 张泰胜
急性腹泻是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不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由于消化功能减退、机体的调节能力下降、自理能力受限,发生急性腹泻时很容易出现并发症,轻者出现肠易激综合征,重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慢性腹泻的老年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等慢性并发症,慢性腹泻无疑会增加褥疮、严重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死亡风险。
因此,基层医生们在接诊腹泻患者时,一定要明确慢性腹泻病因,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01
腹泻原因及分类
导致腹泻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出平时习惯(大于3次/天),粪便稀薄,甚至完全水样。粪便含水量大于85%。部分大便可伴随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其中急性腹泻病程2-3周内,慢性腹泻病程大于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反复出现。
对于腹泻的病因,笔者大致总结如下,以供各位基层医生临床中参考利用。
02
面对腹泻,基层医生需要注意这些
腹泻涉及的病因很多,基层医生在病史采集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诊断腹泻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1.判优先判断是否为腹泻,其次才进一步明确是否为慢性;
2.有无医源性因素,如临床中常用的药物;
3.结合上述的判断对患者、临床表现及腹泻进行大致的分类;
4.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病因或合适的处理及转诊建议。
5.警惕常见危险因素:
①生活因素:如饮食规律、情绪、气候等;
②饮食:食物是否有过敏,或摄入刺激性食物;
③药物:是否有摄入引起腹泻的药物。
此外,大便性状也是体现腹泻病因的重要线索,基层医生除了询问患者的排便情况,还需要观察患者粪便性状。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腹泻涉及的疾病较为广泛,因此部分疾病之间应注意鉴别,如:阿米巴痢疾与慢性菌痢、慢性菌痢与肠结核、慢性血吸虫病与慢性菌痢、霉菌性肠炎与慢性菌痢、肠结核与慢性菌痢等。
03
两项常规检查,可以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首选,包括粪便常规(白细胞、吞噬细胞、原虫、虫卵等);隐血试验、粪便培养等;粪便常规作为腹泻最常用的基本检查。
粪便常规在临床快速诊断很重要,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时间短。所观察内容形象直观、不需要特殊设备、病人等候时间短花钱也少,唯一缺点形态结构不太清楚,观察内容有限制。基层医生应该充分的利用该项检查进行初筛。
2.外周血常规及血生化:外周血常规、血生化等常可提示是否存在有感染性病变,病情严重程度及营养状态。以较为全面的方式辅助基层医生做出合适的治疗就转诊建议。
04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应该如何注意防止发生腹泻呢?基层医生可以做哪些健康宣教?
1.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餐后均应仔细的洗手,可以学习「七步洗手法」;
2.如果家庭成员存在有腹泻,应在共餐和生活用品上采取独立和不接触的措施;
3.饮食上尽量不摄入过期、生冷、辛辣刺激性较强等食物;
4.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等应该分开放置,不应该交叉放置导致污染;
5.在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如 6~8 月、10~12 月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1):983-989
[2]郭勤,慢性腹泻之分类及鉴别诊断
[3]蒋应锦.慢性腹泻首先检查粪便常规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01):90-92.
[4]小翔,易误诊的慢性腹泻病
[5]李瑞.基于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9):119-120.
[6]李雪一,邓丽萍.老年人急性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3):1331-1333.
(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本文仅供参考)
"
张泰胜
基层医声公社专栏作者
个人简介: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在多个专业平台撰写数篇科普及病例文章,擅长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等常见代谢性疾病以及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诊治。
专栏文章:
点击文首#张泰胜专栏,可查看全部内容。
- END -
责 编 | 佘易鸿
微信号:x1292902933
本文为基层医声公社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商务咨询,请微信联系:18601264308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在看:
防风通圣颗粒(丸),4种用药方法
连花清瘟与抗生素的4种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