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遗症 | 咳嗽治疗总结



来 源 | 基层医声公社
特约撰稿人 | 宋美  陈宝安
近来门诊上所遇病人中新冠肺炎后遗症中不论有无肺部感染,其咳嗽较多,痰多易咯,致病特征以“湿”为主。
湿性黏滞,湿邪为病,身体困重,病程缠绵,影响气血运行、水谷精微的转运吸收,感染疫毒更容易损耗气阴,因而体质下降,正气不足,导致正不胜邪,病情加重。
故临床上清热化湿、解毒化瘀同时,需顾护正气,扶正驱邪。
有些患者咳嗽反复发作,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舌象多数都是偏腻,脉象多为沉、细,也有舌偏燥少津之人以干咳为主,以肺阴亏耗为病机,笔者在门诊治疗了很多病人,疗效确切,现摘取6例典型病历作分析总结,谈谈笔者的体会。
案例一
金某,女,53岁,咽痒即咳少许白痰,伴有轻微憋气10余天来诊。自述口服多种药物疗效不佳。舌红苔薄白,舌尖少许红点,左脉弦细,关稍盛,右脉沉,寸稍弱。病人处于更年期,平素易怒,偶有烦躁汗出。
病因病机:新冠病毒感染属疫病疠气范畴,病人平素胆经郁热,肺气稍虚,感染疫毒后胆经郁热熏肺,肺又无力抗邪所致。
处方:柴胡16克,黄芩10克,沙参12克,防风8克,杏仁9克,前胡6克,黄芪10克,麦冬9克,地黄15克,栀子9克,姜厚朴12克,紫苏子8克。
处方分析:柴胡、黄芩去胆经郁热,防风去咽痒之风邪,黄芪、沙参补肺气,杏仁、麦冬润肺去热,地黄、栀子滋阴去热,具有协同作用,同时治疗更年期,姜厚朴、紫苏子降肺气。
此方重点是前胡能发散肺经郁热。病人连服三剂,症状基本缓解,时值春节,未继续用药。月余,电话随访询问病况,家属反映患者鼻涕中偶带血丝,余无异常,分析原因可能是当初用药时长不够,余热未净所致。
    
案例二
徐某,女,23岁,因咽痒、咳嗽,咳少许白痰20余天,口服多种药物疗效不佳来诊。舌淡苔薄白,左脉沉稍细,右脉沉寸稍盛。从病因病机上分析患者年轻女性素体稍瘦,舌诊、脉诊都提示肺脾气虚,脾虚生痰,痰扰咳嗽,感受疠气后慢性咳嗽20余天不愈,正气稍不足,治应祛邪补正并行。
处方:杏仁12克,前胡12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瓜蒌12克,麦冬18克,沙参12克,防风9克,贝母9克、当归9克。五剂水煎服,日二次。
处方分析:当归甘温质润,水煮煎服能补血养气,此方用于年轻女性补足正气,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此为治法中的补法。
此类患者为追求瘦弱美都多有气虚或阳虚之症,遇到此种情况要补肺益脾,化痰止咳。患者服药五剂痊愈,电话随防无其它不适,疗效好。
    
案例三
孙某,女,33岁,咳嗽咳痰7天,痰色黄白质粘,鼻塞流涕色黄质粘稠,咽喉部连带左耳疼痛,吞咽尤甚,心烦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左关稍盛略带滑象。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
处方:柴胡16克,黄芩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姜半夏13克,炙甘草8克,大枣12克,党参10克,辛夷6克,前胡12克,瓜蒌10克,浙贝母6克,板蓝根15克,三剂,水煎服日二次。
处方分析:患者心烦易怒、咽喉部连带左耳疼痛,提示病在肝经。痰色黄白质粘,鼻塞流涕色黄质粘稠,肝火犯肺,肺失肃降,用小柴胡汤,重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加前胡、瓜蒌、浙贝母。
结合慢性鼻窦炎病史用白术、茯苓祛湿,辛夷发散外邪。用药五剂,症状基本缓解,未继续用药 。电话随访,半月后未用药逐渐痊愈,疗效确切。
     
案例四
杨某,女,55岁,因咳嗽20余天来诊,该病人新冠感染之后吐黄浓痰,自服莲花清瘟胶囊五盒,每次四粒,日三次,咳嗽减轻,痰由黄转白,自觉痰确有减少咳嗽较前加重,又加服抗生素,效果不佳,现腹胀纳呆明显,舌淡,舌苔少,双脉沉右关弱。
病因病机:患者是因服药太过引起的,莲花清瘟胶囊药性过寒,量大日久过服之后伤脾阳之气,出现腹胀纳呆之症,脾肺阳伤抗邪无力,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故补脾肺之阳,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以祛邪。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杏仁9克,沙参15克,姜厚朴12克。五剂水煎服,日二次。服药后效果很好,效不更方,又连服三剂,痊愈。
   
案例五
周某,男,4岁,咳嗽,咳白色粘痰4天,口服抗生素效果不好来诊,舌红,苔薄黄,舌前三分之一散在红点,双脉沉,右寸、关盛,关尤重。
病因病机:此病历较特殊,病因食积引起,病机是胃热上逆肺引起的。这种咳嗽非常多,抗生素效果很差。此种咳嗽以脉诊为准,脉象特点右关盛,严重时连带寸脉盛。治用和法,釜底抽薪,消除胃热。
处方:石斛6克,生地黄6克,瓜蒌4克,杏仁5克,麦冬5克,梨一个(取汁),鲜竹沥20毫升。四剂,水煎服,日二次,基本痊愈。
案例六
刘某,女,6岁,喘息、气促、咳嗽、胸闷6天,在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治疗。患儿自小感冒之后咳嗽、咳痰不易恢复,近两年来病情加重,伴有喘息、气促,静滴抗生素及平喘化痰治疗效果不佳。曾到青岛某大医院诊断小儿哮喘,给予上述药物雾化治疗。查体示左侧舌体偏大,舌淡白,双脉沉稍弱,右脉寸盛。
病因病机:右侧舌体偏大是肝气郁结,患儿右侧舌体偏大非常明显,说明肺经淤堵严重,肺气不降反逆,治法疏通肺经,通调肺的宣降功能。
处方:地黄10克,石斛10克,桔梗6克,紫苏子10克,姜厚朴15克,枳壳12克,杏仁10克,黄芪10克。用药五剂,患儿喘息、气促就明显减轻,复诊开药四剂,患儿基本痊愈。
处方分析:桔梗宣肺气,紫苏子辛、温从阳降,姜厚朴、枳壳苦、温从阴降,地黄、黄芪气血双补,石斛去胃热。
综合以上病例来看,症状大多为咳嗽、咳痰,伴有气喘憋闷,病程短则数日,长则月余;病因主要为感疫时长,正气衰弱,邪气不退,正气不争,邪气潜伏,正邪不斗。
病机辨识需抓住两个方面:一是正气虚,主要是阳虚气虚,二是寒湿疫毒;治疗时必须抓住两个重点:一必须自始至终维护阳气,二注意寒湿疫毒及所损伤的肺脾;在用药方面,随证随症加减,使之与证型更切合,做到方证对应,药随症变。
在基层医疗临床中辩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坚持中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观,把握传承与创新,用中医思维进行辨证、研究、诊疗。
- END -
责 编 | 曾 鸣
微信号:saibailan_ryder
本文为基层医声公社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商务咨询,请微信联系:18601264308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在看:
所有人注意:这种病毒引发两种传染病
警惕!3种不常见的糖尿病症状,诊断三大误区
甲硝唑,这3种情况禁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