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基层医声公社
作 者 | 张泰胜
头晕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空间定向受损,但无明显的活动障碍等严重症状;另一种还存在行走不稳、难以站立、晕厥前状态等一系列情况。而不少老年人往往合并有不少一些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摔倒易骨折;头晕呕吐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衰急性发作等。
头晕是常见症状,但对于很多基层医生来说,如何辨别是哪种情况导致的头晕仍然存在难点,笔者总结部分引起头晕的疾病及技巧。
第一类: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是经常导致头晕出现的慢性疾病之一,老年高血压三分之二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所谓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90 毫米汞柱。
随着年龄增长,大动脉逐渐硬化,顺应性下降,老年人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而舒张压在 60 岁后则缓慢下降,脉压增大。当平均血压上升到180 毫米汞柱以上时,脑血管自主调节舒缩状态的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同时大动脉的顺应性下降,脑血管由收缩转为扩张,过度的血流在高压状态进入脑组织,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意识模糊昏迷。
诊断标准
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注意事项
在未服用药物的状态下,居家患者连续监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也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由于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包括各种应激状态、慢病急性发作、情绪、熬夜、活动、感染等均可。
基层医生应仔细采集病史及查体,是其他原因引起头晕导致的血压高,还是血压高导致的头晕。
第二类: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在临床中可通俗理解为:脑梗死。后循环缺血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后循环也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后循环缺血部位不同,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平衡感失调、眩晕等。
诊断标准
更多依赖颅脑MRI影像学检查,一般梗死灶在48小时左右显影。
注意事项
由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有出血灶。因此可疑颅内有病变的患者,首选完善颅脑CT平扫,排除占位、肿瘤、出血等病变。但由于基层设备难以完善,诊断有一定难度。
转诊的同时,应尽可能采集相应的病史,如有无癫痫、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病史,这些慢病控制情况如何;既往是否有发生过脑梗死病史;是否有使用其他药物,如镇静药、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第三类:血液动力性直立性头晕/眩晕
引发该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有: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及姿势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等,在快速站立的过程中发现大脑灌注明显下降。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体位改变后出现的明显眩晕或头晕样改变。
诊断标准
1.至少出现1次站立过程中出现(从躺到站或坐,从坐到站),在这个过程中触发的头晕或眩晕,在坐在或躺下后症状明显改善;
2.站立或倾斜试验中记录到直立性低血压、姿势性直立性心动过速或晕厥;
3.排除其他可能疾病。
注意事项
在病史采集的过程可重点问到患者是否有从躺到站或坐,从坐到站等这些日常生活中有无明显的头晕和(或)心慌感觉。这部分患者建议可积极完善心电图评估心率变化。由于无法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在告知患者日常活动需注意放慢速度时,积极上一级医院明确病因。
第四类:颈椎病
颈椎病目前在临床中诊断往往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因素,且不少患者仅仅只是以头晕发病,难以诊断和鉴别,临床中不同分型,症状及诊断标准也不同:
诊断标准
不同颈椎病分型及症状 |
分型 |
症状 |
颈型颈椎病 |
1、颈部、肩部疼痛,甚至有压痛点; 2、影像学提示颈椎退行性变; 3、除去其他可能引起的颈椎症状的疾病。 |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1、手臂麻木、疼痛等,压劲或牵拉实验阳性; 2、影像学提示颈椎退行性变; 3、还可能有其他症状,如网球肘、肩周炎等 |
|
脊髓型颈椎病 |
1、四肢障碍、感觉及反射异常; 2、影像学可见到明确的脊髓受压表现; 3、还可出现椎管内占位等。 |
|
其他类型颈椎病 (包括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 |
1、可表现为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手部麻木、心动过速等; 2、X线可显示节段性不稳定,MRI可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 3、除去心源性、耳源性、脑源性等其他疾病。 |
注意事项
由于不少颈椎病诊断标准均涉及影像学检查,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完成,且颈椎病在临床表现上多样化。除去在采集病史中需注意,这部分患者在鉴别其他疾病时,可积极完善血常规(排除贫血)、心电图(有无客观性心动过速依据)、监测血压(排除高血压及低血压)、监测毛糖(排除低血糖)等。
补充新知识点:笔者查阅文献后发现德国学者Brandt提出新型颈椎性头晕:急性颈部疼痛头运动诱发性眩晕。
特点如下:1)急性颈部疼痛;2)颈椎活动一侧范围受限;3)头部快速运动可诱发眩晕,持续时间约1秒;4)颈部疼痛消失后,旋转颈部不能诱发头晕;5)甩头实验阴性[2]。
参考文献:
[1] 姜树军,孙永海,单希征.老年人狭义头晕的常见原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1,20(08):632-636.
[2] 姜树军,单希征.老年人头晕常见原因[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05):324-326+323.
[3] 顾泳.晕晕晕,老年人为何总是“头晕晕”[N].解放日报,2015-09-07(W15)
[4] 吕斌,秋冬之季,老年人为何易头晕?[J],药物与人,2011,24(11)
[5] 中华医学会,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4):301-313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J],中华心血管杂志,2020,48(1):10-46
[7]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401-402
[8]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老年人头晕/眩晕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10):1213-1225
(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本文仅供参考)
- END -
责 编 | 佘易鸿
微信号:x1292902933
本文为基层医声公社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商务咨询,请微信联系:18601264308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在看:
基层医生必看 | 脊髓灰质炎小科普
从事全科医学有前途吗?
这本书,建议基层医生人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