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后,用好这2个“纯阳草”,逼出体内的寒湿,再也不怕结节了!



点击关注  了解更多
中医讲究顺时养生,中药也是这样的,有些药在特定的时间吃,功效会翻倍。

农历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人体阳气外散,内在脏腑比较虚弱,再加上气温迅速升高,体内的湿热之气很重。
湿热在中医上也叫“湿毒”和“火毒”,端午前后,刚好是排毒的黄金期。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适合端午节后吃的散结药,而且很常见。
紫苏叶
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散寒祛湿,开胃的功效。祛湿的根本是升阳,被称为“纯阳之草”的紫苏,对升阳很有帮助。
《本草正义》中也有记载:“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膈胸,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五六月份正好是紫苏的采摘季。

紫苏可以说浑身是宝,紫苏梗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紫苏叶有降气化痰、调和气机,尤其适合气滞痰凝型的结节患者。而且紫苏叶能升阳,温暖身体,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结节不适症状。

紫苏叶应该怎么吃呢?给大家分享几种搭配——
生姜紫苏饮:适合寒湿重、身体困重、吹空调受寒人群。
紫苏陈皮茶:适合肚子胀、寒湿重人群。
紫苏木瓜饮:适合皮肤干燥、消化不好、湿气重人群。
紫苏荷叶茶:适合虚胖、出汗多、有小肚腩人群。

艾叶
艾草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随着阳气的逐渐增强,春天开始生长,秉阳气而生,在所有植物里,是最早一批生发的,一直到端午前后,天地间阳气最旺,正是收割艾草的最佳季节。
艾草药效最好的是它的叶子,古人说:艾叶取太阳真火,太阳真火能温通百脉。所以艾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不仅能散寒,还能祛湿,温阳,活血化瘀。

艾叶能内服也可以外用,是一味药食同源的好药材。结节患者体质湿寒,血遇寒则凝,就像水在寒冷的情况下结成冰块是一个道理,所以散结需要温阳,把寒排出去,让身体暖起来,就可以用到艾叶。
其实市面上艾叶的种类很多,但是可以粗略分为食用艾和药用艾两类,各给大家分享一种用法。

食用——姜艾苡仁粥

准备:干姜、艾叶各10g,薏苡仁30g
做法:干姜和艾叶先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熟,加入药汁再煮一会
作用:温经、散寒、化瘀、除湿,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结节、痛经、乳房胀痛等人群。


外用——艾叶花椒泡脚

材料:艾叶30g、花椒50g
做法:可以将艾叶和花椒放入布袋中,煎煮15分钟,取出布袋将水倒入足浴盆,药包晒干反复使用,连续用3~5天。
功效:舒筋活络、祛湿驱寒,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辅助散结。

紫苏叶和艾叶都是比较常见的中药材,运用合理却能发挥惊人的效果,帮我们散结消囊,但是个人体质有差异,病因各不相同,内服的话一定要辨证使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