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
·
出
路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
唯破局而出,
方可寻得出路
读书 写作 寻找出路
Way out
水木说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会被限制在现实的牢笼里。你抬头四望。你会发现人生常常如囚笼,我们像苦苦挣扎的困兽一样。
我希望可以将那些从生活困境中破牢而出的人物故事和方式方法整理出来,分享给自己以及读者朋友,以期获得挣破牢笼的智慧和勇气。
这里是《出路系列》的第14个分享!
儿时的我们,总喜欢围拢在外婆的身边,听她讲故事。故事带着夏天的风,蟋蟀的鸣响以及漫天的星空,一起植入到我们的脑海里。
有些故事是我们不曾到达的过往岁月,有些故事则夹杂着人生的智慧。
待我们长大,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听到外婆的故事了,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还有外婆,即便有,外婆也并不一定能讲出智慧的故事。
如果此时的你,还想感受这份来自外婆的温暖与智慧,不妨读读90岁中村恒子的书《人间值得》,那些简单的道理,如经历岁月的洗礼的慧言慧语,会让你有种感觉,这不仅仅是本书,更像是外婆在讲好的故事。
01 大道若简,工作就是为了挣钱
在年龄上,90岁的中村恒子称得上绝大多数人的“外婆”,从事心理(精神科)医生工作将近70年的她,用”外婆般的话语“治愈了万千支离破碎的心。
“外婆的话语”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大量的理论数据支撑,却句句真挚朴素,是亲身经历生活的洗礼后,从中汲取出的亮晶晶宝石。
对于工作,对于关系,对于生活,“外婆”有一份简单却实用的理解。
我们时常因为工作而烦恼。有关工作的词汇,当下已经变成社会热词,内卷,PUA,躺平,佛系,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
一天24个小时,除去睡觉和吃饭,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工作上,所以,工作的质量,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
带着焦虑和压力工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我们时常抱怨,
这个工作不是我选择的,这个工作不是我的理想,世界上怎么有这么无聊的工作?为什么这个工作要安排给我?
以至于,当90岁中村恒子告诉我们,为了钱工作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才从万千思绪中,猛然发现,关于工作的目的就应该是这么纯粹而简单。
承认为了钱而主动工作比被动内耗要好得多。
当你眉头一皱,去思考“这个工作有什么意义”,不管是谁都会徒增烦恼,觉得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如果被权力、地位、名誉之类的东西紧紧束缚,在工作中一味地在意别人的眼光,很快就会疲于应对。
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而果断地告诉自己“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已”。
当我们从宏大的思维叙事中走出来,着眼于眼前工作的一点一滴,反而会有所斩获。
“外婆说”,
“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
当你放下那些让你感觉混乱的想法,想着“不妨先试着去做”或者“如今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心里就会顺其自然地坦率接受。”
02 大道灵活,消耗身心的工作果断离开
和很多人工作迟迟陷入内耗,走不出来相反,还有一部分人一直在为工作做出巨大的牺牲,却傻傻地呆在工位上,直到身心俱疲,陷入麻烦。
中村恒子支持每个人因为钱而工作,但就像是外婆的道理,并非僵化教条,而是柔软,弹性。
面对对自己消耗巨大的工作,“外婆”说,
那一定要果断离开,毫不犹豫。
如果觉得“这个工作对自己没有益处”,或者“已经不能忍受了”,那么干脆离开。在身心受伤之前,一定要果断下定决心。
那么如何判断我们是否应该离开这份工作呢?
不是以工资,职位,荣誉这些因素作为判断的标准,而是以你自己的身心作为是否离开的依据。
最关键的是自己的身体。如果自己的身体或精神状况出了问题,让家人感到不安,自己也会心存忧虑,那就果断离开。
不仅要果断离开,还要自信地离开。
“我并不提倡过度工作,甚至过劳死。公司不过是“别人赚钱的工具”,如果这个工具紧紧地束缚住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或家人的幸福,那么逃离也无妨。一旦决定“逃离”,你应该自信地离开。”
不仅要自信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优雅。尽量避免给别人添麻烦。所谓,“人去不留麻烦”,人与人之间,或许会在某时某刻结缘、重逢,所以要尽可能地交代清楚,尽量不给人添麻烦。
03 大道若邻,改变别人不如成就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停地换工作,并不是因为工作内容本身让人疲惫,而是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让人畏惧。
对于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外婆”采用的是简单的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很像著名哲学家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要分清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
保持距离就是不要过渡掺和进入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扰你的课题。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事实上,改变他人是不可能的。虽说不是100%不可能,但只是稍微做了些努力,就不要指望别人的想法和行动会发生改变。
用尽千方百计,耗费几年或几十年想要改变他人,只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要是有这些精力或想法,倒不如做一些切合实际的事情。
不强行因为自己的期待改变别人,是保持着心理上的距离,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还要学会在物理空间中,保留通透感。
如果有人让你觉得十分讨厌,或者原本与你性格不和,那么远离他也许会让你轻松很多。
于此相反,遇到自己喜欢的人,那就要主动做些事来保持亲近感。
与合不来的人交往尽量简单,尽可能不去互相麻烦,与有共同话题或合得来的人,则可以保持亲密的交往。
这样无论什么场合,都能和别人长久地相处。
与人交往,就应该比邻而居。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想改变别人的性格或行为,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还是自己想方设法地创造快乐比较重要。
写在最后
外婆的话语还在继续。90岁的中村恒子,得益于心理(精神科)的职业,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从一个又一个样本中,提取共性问题,从一次又一次反馈中,获得生命的真谛。
这些朴素的,宛如外婆的语言收录在《人间值得》中,需要我们后辈反复琢磨,更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实践中,细心打磨。
【人生出路系列】
撰稿:水木;审稿:水木
关注我,和水木一起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