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
·
出
路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
唯破局而出,
方可寻得出路
读书 写作 寻找出路
Way out
水木说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会被限制在现实的牢笼里。你抬头四望。你会发现人生常常如囚笼,我们像苦苦挣扎的困兽一样。
我希望可以将那些从生活困境中破牢而出的人物故事和方式方法整理出来,分享给自己以及读者朋友,以期获得挣破牢笼的智慧和勇气。
这里是《出路系列》的第15个分享!
“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这句温暖的话,来自一个90岁的老人,中村恒子。
明明经历过饥饿,空袭,战乱以及无疾而终的爱情,她却告诉我们,人间值得。
如果你还在为工作而内耗,还在为关系而烦恼,还在为命运的波折而感到深深的不公,不妨读读这本《人间值得》。
01 工作繁重就试着认知解绑
面对繁重而琐碎的工作,我们很容易陷入内耗。
这工作不是我想要的;这工作一眼就看到了人生的尽头;我高远理想压根没办法在这份工作中体现!
面对相同的工作场景,中村恒子却有不一样的做法。
中村恒子比一般人要更加瘦小,身高只有1米48,体重仅80斤。小小的她,从20岁起,一直工作到90岁。在73岁前,每周工作六天,之后,每周工作四天。
换做一般人,早就退休躺平了。于是纷纷猜测,难道她很享受工作?
“并不是讨厌或反感,但绝对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她坦诚地说。
会不会工作很轻松?更并非如此。
战乱时期,她在大阪日赤医院做实习生。天未曾透亮,已经早早起来,铺设病床床单,清理医患垃圾。
明月高悬,她还在医院,守着一盏灯,清冷地读着厚厚一大本医学书。医院就这样变成了她的“家”。
“咕噜咕噜”,夜晚,肚子常常不争气地响起。她抿了抿嘴,按着瘪瘪的肚子,继续埋头苦读。
周末也没法休息!她借住在亲戚家,要负责全部的家务劳作。
她常常吃上一碗乌冬面,又匆匆赶赴医院,配药,出诊,承担医生分配的助理工作,更多的,要面对无助的死亡。
病人基本都是晚期结核病患者,胸中有像乒乓状的硬物,不断地折磨他们。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呼吸困中而死。
普通人面对这样高强度的连轴转工作很容易崩溃。
她却说,
“当你眉头一皱,去思考“这个工作有什么意义”,不管是谁都会徒增烦恼,觉得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人就是为了生活而工作。不要过于思考是喜欢还是讨厌工作。没必要把工作当作非常严肃的事情对待,这样你就能享受工作。”
恒子老师的话语带着温暖和智慧,告诉我们,
当繁重的工作让你时时忍耐,最不应该的就是继续用内耗来压榨自己。
不要对工作寄托过高的期待,而将自我价值全部寄托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能够转变定势的认知,不至于内耗,反而会迎来更好的状态。
接受工作的现实意义,并不意味着没有底线,而是在工作中,对待自己好一点。
当一个工作让你感到十分消耗,带来极度的牺牲,甚至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恒子老师就会规劝我们,
毫不犹豫地离开,不妨去等待和迎接新的工作!
02 关系无助就学会自我调节
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
更多时候,我们无法面对一份工作,是无法面对工作关系带来的烦恼。
明明付出了同样的努力,那个会拍马屁的同事儿一下子就升职加薪?为什么明明真心诚意对待,他却背刺我,打我的小报告?更不用说工作团体有意无意地孤立,更让人觉得恶心至极。
中村恒子也面对过这些,却没有妨碍她保持一份良好丝滑的人际关系。
16岁时,中村恒子拎着一个包,只身一人从尾道前往大阪。没有父母的前呼后拥,没有沿线的山峦起伏。
有的只是一路的孤单和凶险。
天空中,美国B29轰炸机发出刺耳的轰鸣,列车因为多次空袭警报而停下,车身上布满了弹痕。每当爆炸响起,她都跟着大家,快速从车上跑下来,躲在旁边的丛林里。
历经9个小时的黑暗之旅,她终于来到了大阪。
90岁时,有人问,还记得曾经那些让人不安的场景么?
恒子只是淡淡地说,
“此情此景,现在想来也没有那么强烈的不安了”。
可见,彷徨的孤独是怎样一次次煎熬着她的内心。只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而已。
又有人问“你是否孤独呢?”“有没有感到不安的时候?”。
她淡淡地说,生活中我也有过孤独和不安的时候。
16岁,大城市,孤身一人,战乱时期,随时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可见,她不是有过孤独和不安,而是时常感到无助和温暖,她多么渴望身边有一个人。
幸运地,在复习备考中,她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
他们漫步在大阪的街头,夕阳变成了一面鼓,晚霞是敲出来的音律。10元一碗的乌冬面,因为另外一个人的陪伴,更有滋味了。
她多么希望这份幸福可以更长一点。几个月后,他们的感情无疾而终!
男方的父母在乡下已经给他选了一个未婚妻。
隔着书本,我都能感受到那份绝望带来的痛心疾首。
恒子老师却淡淡说,
“面对空袭和死亡,我想一生能够谈一场难忘的恋爱,就心满意足了。”
她就是这样面对人际关系,一直都懂得不强求改变别人,而是试着调节自己。
在别人的行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不抱怨,不怨恨。
她通透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结缘,也会因一些小事分离。人会快速地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前行,然后渐行渐远。
与其相互束缚,不如懂得放手。
03 命运波折反而要心存感谢
一路走来,中村恒子的人生之路格外波折。
10岁时,便一边打工,搬运织布丝线,一边努力学习。
16岁时,远赴大阪学医,一路遭遇空袭。好不容易完成学业,因为战乱打乱毕业节奏,不得不打工,学习,养活自己。
18岁,遇到初恋,却因为媒妁之言而被生生拆散。
27岁结婚,喜欢喝酒的丈夫让她不得不承担所有的经济压力和家庭劳作。
人生并没有给予她太多选择,相反,是一步一步将她逼入死角,反抗不得。
她并没有因为命运的反复,无能暴怒,而是从苦难中,寻找智慧的宝石,变得温暖纯良。
“对于他人的请求,就爽快答应。”恒子认为“让自己成为一个容易被拜托的人”不仅能让自己快乐工作,也能让别人工作快乐。
无论在哪家公司,都会有一些琐碎的杂事或者细小的书面材料工作。她从不吝啬小小的热情,而是尽可能地去做。
善意就这样在她身边流转,然后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回到了她的手上。
认真踏实地工作两年后,一天,她走在大阪的一条街上,遇到了曾经一起学医的朋友,同学问她:“奈良县立医大的精神科还有空缺,你想去吗?”
她毫无犹豫地答应了。
“好的,那就这么定了。你工作认真,给你介绍工作我很放心。那位同学说。
恒子得以从繁忙的工作解脱出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
一路坎坷,恒子并没有忘记让善意在人与人之间快速流转,而正式反馈过来的善意,一点点帮助她,从波折的命运中脱离出来。
16岁搭上赶往大阪的列车,是一个陌生的阿姨将她拉了上来。免于沉闷的体力工作,赶赴大阪免费学医是一个卖冰淇淋的大叔的热情介绍。成为心理精神科医生则来自一个同学的帮忙。
她时常抛出善意,又牢牢地接受善意,久而久之,命运的齿轮慢慢转动。她得以拥有一份有价值,恬淡安然的人生履历。
后来有人问她,什么是命运?
她通透地说,命运就是与人的关系!
写在最后
90岁的中村恒子,一辈子命运坎坷,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从一个又一个“样本”中,提取出生存的哲学,从一次一次给予中,得到了生命收获。
这些朴素却有力的语言,散落在《人间值得》中,需要我们反复琢磨,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实践中,细心打磨,转动起命运的齿轮!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人生出路系列】
撰稿:水木;审稿:水木
关注我,和水木一起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