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16I礼仪,批判,涵养,道德,这还是我认识的《理智与情感》么?




·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
唯破局而出,
方可寻得出路 
读书 写作  寻找出路
Way out
水木说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会被限制在现实的牢笼里。你抬头四望。你会发现人生常常如囚笼,我们像苦苦挣扎的困兽一样。
我希望可以将那些从生活困境中破牢而出的人物故事和方式方法整理出来,分享给自己以及读者朋友,以期获得挣破牢笼的智慧和勇气。
这里是《出路系列》的第16个分享!

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说,“一百年来,英国曾发生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理智与情感》虽取材于一个“三四户人家的乡村”狭小天地,描绘的也不过只是乡绅儿女的纸短情长,却折射出传统农业向⼯业社会转折过渡期间的文化道德与社会现状。
作者简·奥斯汀,更是被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的梁实秋称为:“18世纪末最为杰出的女性作家。
书中,她仅凭人物之间对话,就上演了一场感性与理性的激烈交锋。
姐姐埃莉诺头脑冷静,妹妹玛丽安感情强烈,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强烈对比,两人在波折复杂的婚姻风波中,收获各自的转变与成长。
电影版《理智与情感》,豆瓣评分8.4分,由李安导演,艾玛·汤普森,凯特·温斯莱特,休·格兰特和艾伦·瑞克曼主演。
故事所讲述的,不仅是人作为理智与情感的有机整体,在彼此的交往中,深入浅出地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01 感性的享乐何尝不是一种束缚
威诺比和玛丽安的爱情曾似一场“酣畅淋漓”的极致享乐。
灯火辉煌的巴顿庄园里,高大威猛的威诺比与妩媚多姿的玛丽安,像是舞会中两只蹁跹的蝴蝶。旋转的舞裙,轻快的舞步,火热的眼神映照着彼此涨红的脸庞。
他们尽情释放着身体转动带来的无拘无束,也丝毫不顾未婚男女的种种行为礼节。
对于他们来说,
纵情任性不会真正丧失体面,克制感情本身就不值得称道。
凡是有关威诺比,一切都是好的。为了玛丽安,所有行为都值得称道。
威诺比在背后对正直的布兰登上校恶语相向,也被认为是真性情的一种体现。
威诺比不顾男女之妨,与玛丽安单独共处一室,被称赞是勇于示爱的一种表现。
威诺比打牌耍赖抽老千竭尽所能让玛丽安取胜,被当做机智护花使者的一种情趣。
如脱缰野马般的感性享乐,似是爱情的模样,也带来无法挣脱的束缚枷锁。
威诺比在纵欲的浮华中,养成了爱好奢侈的坏习气,对他的心灵和幸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
一心追逐快乐的他后来被爆出,曾让布兰登的养女意外怀孕,导致被剥夺所有的财产。无法在耽于享乐的他,决然抛弃与玛丽安之间的爱情,转而前去大城市,追求富家千金。
玛丽安自以为的情深不悔,在现实的物质面前,被撕得粉碎,不久便身患重疾,卧床不起,险些在流感中失去年轻的生命。
抛弃爱情的威诺比却获得了丰盈的物质享乐,但也遭到了严重的惩罚,婚后的妻子和他一样,虚荣,残忍,贪婪,自私。
囚于物质丰盈却感情匮乏的他幡然悔悟,性格直率,品性正直的玛丽安,才是他的一生所爱。困于婚姻牢笼的他,不顾一切地驱车前来,看望重病的旧爱,却被挡在了深院高墙之外。
枉顾一切规则的感性欢愉所带来的的沉重枷锁。让威诺比背负着物欲的囚笼,丧失了鲜活的生命力。玛丽安无法承受真爱带来的幻灭,也险些命丧黄泉。

02 理智的束缚实则也是一种保护
2017年,简·奥斯汀作为杰出的女性代表,登上了印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新版10英镑货币。一时间,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评论家这般简·奥斯汀的处女作《理智与情感》,宛如一颗从天而降的流星,重重地砸向了当时沉闷的伤感文学思潮,为19世纪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小说以纷繁复杂的形式,呈现了那个时代的举止风度准则,礼仪,优雅,教养这类名词频繁出现在她的作品中。
书中的年代,男女曾严格恪守着种种礼仪,因为资本物欲的冲击,开始出现频繁的松动。
没有任何关系羁绊的男女,能够共处一室,互赠贵重的财产;为了挽回威诺比的诀别,玛丽安明目张胆写信给威诺比,闹得流言四起。
在感性的欢娱中,在沉重的物欲前,男女之间的“繁文缛节”遭受着巨大的冲击。
曾经通过这些礼仪作为稳固的标准,推导出男女发展的各个阶段,如今已形同一盘散沙。
在拍摄电影中,为了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礼节,导演李安不仅要收集文学、艺术、思想等相关资料,还要和艺术指导卢恰娜·阿里吉前往美术馆,观察那个年代的绘画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事实上,这些繁琐的礼节带来的层层束缚,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保护?
玛丽安和威诺比过于急切品尝爱情的禁果,冲脱各种礼节的羁绊,最终让这场爱情宛如一个五光十色的肥皂泡,一碰就散。
埃丽诺和布兰登用非凡的理智为情感的洪涛巨浪设置闸门,即便痛失所爱,依旧遵循礼仪和道德的约束,最终收获理想的爱情。
脱离了应有的礼节,再梦幻的爱情也是徒有其表,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层层繁杂的礼仪判断着也鉴定着,哪些感情是一时心动带来的短暂激情,哪些情感才是长久的深情,能够一世温存。

03不乏情感的理性才容易获得幸福
导演李安说,片名”感性与理性”并没有表达出这部作品的全部内涵,更应该翻译为《知性与感性》,书中并⾮只限于⼀个理性、⼀个感性截然⼆分的辩证讨论,⽽是在深刻探讨,知性⾥⾯如何和感性共存。
作品结尾处,理性的姐姐埃丽诺得到⼀个富于浪漫的爱情结局,妹妹玛丽安经历死亡重生,对感情有了理性的认知。
貌似在通过理性与感性的对比,评价孰是孰非,实则并不是这样。
正如李安所说,⼈是⼀个有机的整体,⼗分的复杂微妙,理智与情感也不过是一个人的两面。
书中有太多的人物,由于情感的贫瘠,活得滑稽可笑。约翰·达什伍德和费拉斯太太,一个要财产不要兄妹情,一个要门第不要母子情,内心极度冷酷自私,令人深感鄙夷。
作为对比,姐姐埃丽诺不仅显得头脑冷静,她对妹妹巨大的爱,总能让她做出最恰当的抉择。
明明赶赴伦敦,不得不见到因早早订婚,无法一起走进婚姻的恋人,她依旧能压制住内在的不情愿,陪同妹妹前去寻找她的爱侣威诺比。
明明姐姐遭受着情敌露西的恶意中伤,身心几近崩溃,却还是担负起抚慰情伤妹妹的责任。
即便如此,当看到了妹妹的爱情所面临的险境,她不辞劝解,却遭到无情的指责。

备注:电影中翻译埃丽诺为爱琳娜
埃丽诺理性的源泉恰恰来自她丰富的情感,来源于对妹妹玛丽安的爱,她对周边的人总抱有一份真挚的怜悯。
看到为爱不惜代价的玛丽安,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一起卷入盲目的情感旋涡,得以保持着一份长久的冷静和清醒。
最终,在她特有的隐忍下,妹妹玛丽安看到了理性的光辉,学会了如何用审视的头脑,看待这场历经生死的爱情中,自身的欠缺和匮乏,收获了内心的平静与认知的觉醒。
姐姐埃丽诺也通过了人性中的种种考验,赢得了浪漫的升华。面对失去的爱情,妹妹的误会,情敌的重伤,依旧散发出高尚的品性,让她幸运地收获了浪漫的爱情。
两姐妹终于在情感和理智的共同搀扶下,通过了波折婚姻的考验,各自迎来了高质量的生命跃迁。 

写在最后
这个时代,也经历着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不也正如简奥斯汀描绘的那个年代么?
红尘滚滚向前,我们貌似获得了丰裕的物质享受,也正在失去人性的光辉。
追求无尽的金钱,让人身陷浮躁,缺乏应有的礼数,让男女情感泛滥,价值观的混乱更带来了极度的虚弱迷茫。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种种困惑,不妨来读读《理智与情感》,借由书中人物的悲欢,来体验人生的智慧箴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人生出路系列】
文:水木;图:水木
关注我,和水木一起寻找人生出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