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磊说,如今我们只能靠它了,樊登力荐,俞敏洪泪洒当场


  文:以梦为马

人生海海  感恩遇见
俞敏洪看完《相信》,泪眼模糊!董宇辉讲起《相信》,数次哽咽!
这本薄薄的书,来自于原京东副总裁,渐冻症患者蔡磊之手,一出版,就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效益,至今为止,依旧热度不断。
今年3月底,《相信》亮相博鳌亚洲论坛。
4月22日,央视新闻记者庄胜春举着《相信》采访蔡磊,面对逐渐下滑的身体机能,蔡磊自豪地说,如今我们都靠它(《相信》)了。
4月23日,《相信》出现在第三届世界读书日活动上,蔡磊在线分享了他的读书感受,他称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4月24日,在深圳进行“知识进化论”现场演讲中,樊登在创业书籍中,极力推荐《相信》一书,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蔡磊,他身上所体现的是人类的勇气”。
《相信》一书如此风靡,在于它自身的真实性与丰富性。
这里面展现了一个特殊团体的群像,一个个渐冻家庭的血泪史,个体在面对死亡时,所展现的脆弱挣扎与抗争勇气!
翻看它,就像翻开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人类简史,
这里面有爱有恨,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在挣扎中透着一丝希望!

01
 一群被现代科技抛弃,
被死亡接手的孤儿
蔡磊的《相信》细致地描绘了渐冻症患者这群特殊的群体。
他们寂静无声,像是被现代科技抛弃,被死亡接手的孤儿。

医患群更是一副人间炼狱的模样。
这些病患被单独安排在医院的一层。过道上,一些患者在活动,像极了电影慢放动作。
有的在家属搀扶下吃力地迈步,有的人全身瘫靠在轮椅上。透过开着的病房门,还能瞟到有人喉部插着一根管子,像“僵尸般”一动不动地躺在病床上,散发出死亡才有的苦杏仁味。
这也是个怪异的群体。
“死亡”在他们口中是“家常便饭”。
几个病人围拢一起,一门心思地商量如何无痛苦去死,他们认真研究路线、流程以及如何联系,想要组团去安乐死。
被告知至少要30好几万,又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当一个病友经层层筛查,被告知是患了癌症并非渐冻症,病友群立刻炸开了锅,
“恭喜,癌症指标阳性,大赞!”
“如果是癌症就太好了,祝贺祝贺。”
气氛热烈得像过年。
这一切的“怪异”拜渐冻症所赐。
渐冻症,世界五大绝症之首!
1874年,才被“现代神经学”之父马丁正式命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简称ALS。
如今80多年过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致病,在科学上仍没有很好的解释。
整个患病过程如同一个诅咒,好好的人会突然发病,求医无门,问诊波折。
治愈率为0,致残率100%!
随着病情恶化,身体逐渐不能动弹,像是被“冻住”,绝大多数患者在2-5年内死亡。

即便简单的确诊都异常艰难。由于缺乏特异的生物学诊断指标,需要通过排除法确诊。
数不清血液复检,脊髓液化验,肌电图检测,一沓沓厚厚的检查报告,能刷掉好几张银行卡。
普通渐冻症患者确诊平均耗时13个月。考虑到平均生存期也不过2~5年,确诊时,患者基本已经不能生活自理。
除此之外,这个病误诊率奇高,有三分之一患者被误诊为假性球麻痹或颈椎病,20%的患者做了不必要的颈椎手术。在基层医院,误诊率更是高达58.6%。
除此之外,由于是罕见病,群体基数小。种种特殊性,导致药物研发投入不足,科研突破举步维艰。

很多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像是陷入了一个梦魇,想呐喊,想奔跑,却怎么也喊不出,跑不动。”
“旋转着涌入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被推搡着一直往前却一直走不出去。”
“患病率只有约十万分之二,为什么偏偏就选中了我?”
他们还承受着异样的偏见目光,面对罕见病,他人的第一反应常常是:
“这是什么病?你怎么会得这个病?”
好奇中夹杂着责备!像是病患主动选择了这个病。
这一切,让病患群体产生了某种难以启齿的羞耻感。
很多患者确诊后,也不会选择求助和发声,他们就像一群被冤枉,却烙印上死刑犯的边缘人!
这一切,加深了病患群体被感知的隔阂!
基于此,2014年,渐冻症群体罕见地发出了一声呐喊!
曾有一场活动风靡全球—冰桶挑战。
即便靠着名人效益和互联网全球轰动,更多人仅仅记住了活动的名字和当时各界名人湿身狼狈的“热闹惨状”。
不是渐冻症患者蔡磊,不是他的《相信》,很多人仍然对这个群体知之甚少!

02
一人得病,一个家被卷入
每一种绝症落到自己头上都是一座山,但对旁人来说可能只是无关痛痒的一粒尘埃,或是手机上匆匆滑过的一则新闻。
渐冻症的患病群体年龄大多在40-6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家庭的顶梁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一人得病,一个家就会被卷进来。

在《相信》一书中,形形色色地展现了渐冻家庭真实场景。
有的得病后,拒绝吃药,不愿意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
福建小伙子小程33岁,2019年,春节前后确诊,医生给开了力如太,售价约4000元/盒,每盒可服用28天,仅能延长患者生命2~3个月。
小程去了趟卫生间,把医生开的处方扔掉,
“吃它的话,每个月得花4000多元,我和老婆一个月总共收入不到6000元”,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
“我多活几个月有什么用,我早点死了,他们就没有负担了。”
有的得病后,拖着残病之躯苟延残喘,只会给家里增加些收入。
老朱是河南普通的退休老员工,他从来不参加有关“组团赴死”的讨论,
“我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我死了就死了,但是能多撑两天就多撑两天,能多领几个月工资,媳妇孩子就有饭吃。”
有的得病后,不为自己而哭,却为了自己无法照顾老人而伤心欲绝。
小江,30岁出头,2020年在北医三院确诊。那天她在丈夫的陪伴下从诊室出来,在医院大厅的椅子上哭了半个钟头。嘴里不停地说,
“我妈妈怎么办?我妈妈怎么办”?
小江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跟他们一起生活,此外还有位90岁高龄的奶奶,再加上一个刚满4岁的女儿,一大家子8口人,四世同堂。
与想象中的其乐融融不同,小江母亲17年前患脑卒中瘫痪卧床,小江从高中时就开始照顾母亲,甚至放弃了北京名校,上了本地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本地的医院工作。
五位老人,一个孩子,全靠她和小高两个人支撑着这个摇摇晃晃的大家庭。现在两根支柱又断了一根。
更多的病患为了不拖累家庭,选择了自杀,这是书中一个患者的真实遗书,
“亲爱的老公,我非常爱你。自从得了病,你就陪伴着我,照顾我,给我鼓励。今生无以为报,愿你长命百岁,幸福,快乐!我现在不行了,满嘴都是泡泡唾液,无论是拍背、吸痰,还是掏都没用,吃药也没用,昨晚一晚上泡沫痰憋得多次晕过去,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我活不了几天了。你今天把以前我穿的网鞋找出来,刷一下,给我找一件衣服和裤子,我不想穿着睡衣走,我也不用去医院,去了也没用,让我安详地走吧。我走后把我的骨灰撒入大江,家里的钱给儿子50万,剩下的你养老,我的社保还有4万左右,两年后记得去要。”

蔡磊说,
“住院之前,我接触的都是商业精英,而这一个月来我结识了好多天南海北的病友,有些甚至不识字。他们都这么善良,本该拥有幸福的人生,为什么不能多活几年?。”
“以前,我一直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强者,甚至成为王者,一次次努力超越别人,如今,我只想帮帮他们。”

03
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
“当你得了一个人类连病因都搞不明白的病之后,我开始对什么都不否定,哪怕“治疗手段”让人匪夷所思。这些奇奇怪怪的手法下暗含着另一重意思——希望。”
在《相信》一书中,蔡磊写道!
书中详细展现了,一个濒死之人,在求生欲的驱使下,是怎样的一种挣扎!
蔡磊从小自称拼命三郎,朋友圈里,他写道,
“事情越棘手、越难搞、越有挑战,我就越充满激情”!
天不怕地不怕的蔡磊,面对渐冻症第一次怕了。
有半年的时间,蔡磊每天夜里,即便勉强睡着,一晚也要醒四五次。在海啸般的绝望、恐惧、焦虑面前,蔡磊时常被死亡瞬间吞噬。

强烈的求生欲让蔡磊开始剑走偏方,追随万分之一的希望!
他闭眼喝掉连包装都没有的“偏方神药”,被带进一个黑漆漆的房间躺下,全身沉浸在一种蓝莹莹的光线中。他经历了大师的暴力点穴之法,感受着从颈椎、背部到手臂、腰间一浪又一浪的疼痛冲击。
见识了一波又一波大师后,他发现,“疑难杂症”4个字和“奇门异术”简直是天生一对。
不是这个病,他不会知道原来民间有这么多“王母娘娘”“玉皇大帝”,他们可以用意念治病,可以从几千里外发功,还有用写符、念符、烧符、吃符来驱邪疗疾。
就像有网友说的,
“蔡磊病急乱投医的样子印证了史铁生说的那句话,“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
一个人遇到了依靠自身无法解决的事儿,都希望祈求于“神秘力量”!
更何况,那些所谓的大师,语气出奇的一致,
“蔡磊,我一定能治好你”!
除此之外,还有句话更诱惑,
“你试试,治不好,不收钱”!
虽然从概率上、从逻辑上,这种话的可信度微乎其微,但你心里总压不住一个声音:
“万一呢?”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那个“万分之一”,只要看到一点光,就想去尝试!

这些偏方没有给蔡磊的渐冻症带来突破,但他并不反对病友去尝试各种可能的治疗手段。
科学理性的蔡磊,老老实实按照风水大师建议,将视频号的名字改成了蔡磊润谦(增加了水),并换了一处住所。
搬进新家后,蔡磊头一次在病后安安稳稳睡了个整觉,至此结束了住院以来长达半年的失眠。
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迷信,而是说,面对无药可治的难症,不要放弃自救的方法!
就像蔡磊即便四肢逐渐塌陷,舌头和下嘴唇逐渐萎缩,他依旧奋斗在攻克渐冻症的道路上。
五年来,他不断链接药企,科研人员,患者,实验室,搭建了全世界最大的渐冻症患者大数据平台,设立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渐冻症动物实验基地。
他成立了永久信托基金,并留下了遗言,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为了筹集研究基金,他不顾病体劳累,开启了“破冰驿站”直播间。
俞敏洪说,
“蔡磊所做的一切早就超出了有限的生命范围,向着无限的生命延伸。”
一个人有时候微不足道,一场疾病、一次意外、一瞬灾难,就能让生命灰飞烟灭;但是,作为一个个体,人的生命也可以无限期地延伸,因为他向人类传递了君子自强、生生不息的信号。
那些能够克服自身的障碍,给人类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希望的人,自己就是有福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写在最后
罗曼-罗兰说,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它。
面临绝境,依然应选择满满地去热爱生活,在绝望中,选择相信希望,相信光明会刺破黑暗,相信黑暗不会一直笼罩。
就像《相信》中诉说的,
“彩虹有时会被狂风暴雨遮蔽,这时,我们可以点亮一盏灯,把光明照进暴风雨中,编织我们自己的彩虹。这就是希望。”
而这群拥抱希望,走出绝望的人,我们称他们为英雄。

—       E N D   —
排版:水木
文案:以梦为马
校对:Linthan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Linthan,笔名:水木;以梦为马.
公号10万+作者;
多家写作平台签约作者.
喜欢在阅读和文字中,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成长.
喜欢分享,写出对自己和他人有触动的人和故事.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感恩遇见,让我们破牢而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