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雨星风6012011-11-24 10:35:35
听说农民种的蔬菜、棉花都没有人收了,现在蔬菜价格极低会大大影响到农民来年的种植欲望。大少能不能解读一下?
………………………………………
今年农产品太诡异了,价格、产量、收购、销售、物流都很诡异,工业品产能过剩但却没有普遍的产品积压,农产品产能显然不足但却首显局部区域多个品种的积压。大少猜测一下,政策持续情况下或许暗示大萧条的开端,就是天涯有篇帖子说的全社会资金链断裂了。
呵呵,其实赊剪刀兄弟的同党来解读这个问题更合适,天不欺人人自欺,人祸将临,老天慈悲,惜米惜福,好自为之。
作者:黑背2011-11-25 10:34:47
专家:房产辉煌期持续至少20年
-----------------------------
又来个砖家叫兽
……………………………
陈淮先生错了,错不在对房产再辉煌的判断,而是对房产再辉煌持续期限的高估。大少前面说谢国忠先生又错了,错在对房地产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判断,行政无限管控权下的伪市场经济的研究不是谢先生的擅长。
天涯上对陈淮先生、樊刚先生、李稻葵先生、吴晓灵先生等等抨击其实是对这几位先生言论的误解,这四位先生尤其李稻葵先生入仕前成名成家,学术研究的结果暗合了领导人的路线心思,于是出山重用,再以后李稻葵先生的言论本质上不再是学术成果的表达而是会议精神的传递,所以在大众理性探讨预测经济时的结果总是这些先生准确而大众不对,并非这些先生神明学识过人,而是他开会他知晓他需要做的就是把会议精神用经济理论再证明一次。就如同统计数据泄密,没了内线,还有大神吗?
既然大少这般逻辑,陈淮先生又怎么会错呢?呵呵,二十年,倒推二十年,自由思想的种子被全民传播,再来二十年呢?
在中国宏观经济不需要研究,大道至简,仅凭几位先生会议精神的公开传递,大少要说,或许明年初启动的相对宽松金融政策会提前到十二月中上旬,又一个金圆券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与一位退休前辈聊天,谈及温州模式,老先生说,温州经济向来以乱而治,陈慕华主政央行时便有温州豪强之乱倒逼中央,好在改革无规则,依着他们也就是了,如今是唯利而颠倒国人传统经济价值观,看趋势不依着他们也不行,御用专家立法保护豪强利益也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翔98112011-11-25 15:45:49
陈淮 和李稻葵 樊纲不能比,李也许如楼主所说,其实是体制的喉舌而已;
陈准成名于2000年的股票财经节目,那次说了什么比较惊人的话记忆不清了,反正自那以后,此人就成了ccav的常客,顺带着就成为了央视的“著名经济学家”。
余永定 樊纲 李稻葵 这些个人还是有自己一套的,地位也要高很多;陈和他们不在一个层次
………………………………
谢谢朋友提供信息,常来交流讨论批评。
作者:壹抹晴天2011-11-25 15:32:56
@螺蛳及顶伟大少 2011-11-25 13:30:15
大少一家之言,如不合适,烦请删除。
-----------------------------
大少换个头像
………………………………
谢谢晴天提醒。
作者:重庆村某村民2011-11-25 15:06:21
那是否说明中国现在有三个社会在独立运行? 1,各种喉舌营造的虚幻社会,2,目前大家已经认知并且讨论关注的,与政策相关的,充满潜规则的现实社会,3,看不见的中下层民间社会。他们也生产,也消费,进销存,一样不少。
…………………………………
值得探讨的思路。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呵呵,元曲同赏,喝茶发呆晒太阳。
华西村炫耀金牛,陈光标炫耀房产,帝国炫耀外储,皆将亡之兆也。
到了应该理性回顾各大国有银行股改引进战略投资者究竟给国有银行带来些什么的时候了,不能把一切都交给历史来推脱现实干系,譬如某个盖世工程,不能建成了就忘了当初欺天罔地信口雌黄的宣传说教。
上面有太子党,银行有太字辈,男领导太监,女领导太后,行政人事太岁,后勤保障太爷,小兵太息。
作者:黑背
作者:钱塘渔樵2011-11-28 10:57:55
作者:幻之星空2011-11-28 11:56:33
…………………………………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作者:黑背2011-11-28 08:56:39
我快要笑死了,突然惊觉我们可不在这苦大仇深、忧国忧民吗?
……………………………………
呵呵,黑背真逗。
月初有个帖说各家银行营业厅现在比以前冷清多了,这几天大少转悠了几家,还确实如此。请来大堂主管问问,一是电子渠道分流,官话,天晓得的;二是淡季。追问一下,淡季如何之淡,莞尔一笑:帐上都没钱,来大厅做啥?都去信贷部了。
前面说地价如此高仍然有公司乐此不彼,何也?除各位分析的原因外,以大少臆测理论探讨当然还是请勿对号,更简单的,高地价拿地企业与政府BT工程承包企业紧密关联,那就是土地公开招拍挂下的会不会两套地价——拍卖价与协议价。政府BT工程普遍以地化债,一是土地市场景气时,某指定地块第三方竞买成功,政府支付款有了来源之外溢价又作纯收益,二是土地市场不景气时,某指定地块关联企业高价竞买,高于协议价部分以BT工程款形式退还,这样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以BT方式层出不穷,地方政府对地价也无下跌之忧,拿地企业名义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又是纯利润,在名义土地价格下同样的土地计划面积地方政府可以到商业银行抵押来更多的融资。呵呵,这么一来,洋人现代惯行的制度在国人积淀的智慧面前真的连小菜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