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列娜难逃宿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乐儿随笔】
Hi,我是乐儿!
今天我再次翻开《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听一位90岁的老人讲他们鄂温克游猎民族的百年故事。
在老人娓娓道来中,我仿佛坐上了时光机穿越时空,去走不曾抵达到的路,去见不曾相遇的人,去看不曾看到的事。
鄂温克人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故事开篇写母亲前后失去两个女儿,我看到她对生活的无力反抗和面对死亡的无奈。
01 大女出生两天夭折
“很多出生在冬季的孩子,由于严寒致病而夭折,’我‘有一个姐姐就是这样失去的。”
读到这里,我感到胸口仿佛被戳了一下。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失去孩子的母亲犹如山崩海啸,那种不舍和痛苦又往哪里排解?
因为有过失去孩子的经历,母亲在冬天生“我”的时候,把希楞柱的兽皮围子弄得严严实实。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是母亲与自然搏斗的方法,用尽一切办法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她生怕会有一缕寒风伸出吃人的舌头再次带着她的孩子。
鄂温克人出生于风声,死后葬于风中。而对于夭折的孩子,只能装入一个白布袋里扔在向阳的山坡上。
他们生活环境简陋,住在桦皮做的希楞柱里,饥饿严寒时常会发生,为了追逐驯鹿的食物蘑菇和苔藓而一次次迁移。
而就是因为搬迁又让母亲失去了另外一个孩子。
02 次女列娜难逃宿命
母亲第二个女儿,也就是“我”另一个姐姐列娜有一年得了重病,一只灰色的小灰鹿代替她去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列娜才逃过一劫。
母亲把这只驯鹿当作自己的孩子,用白布袋装好,扔到向阳的山坡上。
小灰鹿死后,原本奶汁旺盛的母鹿从此奶水干竭。
到了打灰鼠的季节,尼都萨满发现灰鼠少了提出搬迁,父亲林克反对,因为母亲达玛拉刚失去孩子,失血过多,需要休养,不方便。
但尼都萨满一意孤行要大家迁移,为此林克很生气,跟他打了起来。
林克和尼都萨满发生了这一次的正面冲突,我和列哪都不放心,怕尼都萨满为了报复跳神把父亲弄死。
于是,我们俩决心晚上跟着尼都萨满,看着他,不让他跳神。
谁知我不争气,晚上睡着了,而列娜却整夜没睡,盯紧尼都萨满。

第二天搬迁时,列娜最爱的褐色驯鹿闹别扭不肯让她坐在背上,只有那只奶汁干枯的灰母鹿主动走到列娜面前,温顺的抚下身,让她骑上去。
可是,在途中列娜因为太困倦,从驯鹿身上掉下来,在睡梦中被冻死。
我们所有人都为列娜的离开伤心难过,但这时灰母鹿的奶汁又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这对母亲来说就像噩耗。
她把伤痛全部发泄在灰母鹿身上,拼命地挤奶,恨不得把它挤干枯,那只灰母鹿只能忍受着,痛得腿啰嗦。
罗林斯基明白母亲的心情,他拍了拍驯鹿的背对她说:“列娜喜欢它,要是她知道你这样对它,一定会伤心的。”母亲才松开手。
其实,母亲晓得列娜多出的那几年生命都是小灰鹿换来的,所以小灰鹿死后她视它为自己的孩子亲自送它一程,只她不肯承认这个事实罢了。
如今又是灰母鹿送列娜一程,因果循环,仿佛冥冥中早有定数。
每个母亲都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在命运面前却是百般无奈和无助。
那切肤的痛,离别的苦,挣扎过,伤心过,最后还要接受现实。
冬天一过,春光到来,母亲脸上又露出了笑影,脸色逐渐恢复了红润。
正如余华所说: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03 写在最后
这本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最初上部每读十几页就会死去一个人,再往后读,平均几页就死去一个人。
一个个轮番上演,又一个个谢幕而去。
史铁生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命运就像自然一样,只能敬畏,无法掌控。一个人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留,全都写在生死册,谁也阻挡不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