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番外篇:李娟挨打了,被老师打,被同学打,被亲妈打,吓得她悄悄退学,逃到乌鲁木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乐儿随笔】

Hi,我是乐儿!
自从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大火后,原著作者李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上次写了一篇关于李娟妈妈去台湾的文章,评论区热闹翻腾,大家果然对李娟的故事意犹未尽。今天就来说说她的童年。
李娟在散文集《记一忘三二》里记叙了很多幽默趣事,而当中有一篇《挨打记》却是她最不愿意重历的黑暗。

01
李娟在四川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的班主任嫌打人太累,想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安排同学们之间互相打。
每次考试分数排好名次后,由第一名打最后一名,第二名打倒数第二名……以此类推。
两人之间的成绩差多少分,就用教鞭打多少下手心。老师坐在旁边听,打的不够响,就从头再打。李娟也被打了好几下。
后来李娟转学到新疆读书,以为躲过挨打的命运,没想到这里的小学老师打得更加厉害。
老师还是用教鞭打人,打得多,教鞭难免会断,在谁身上打断了,谁就得负责赔一根。李娟共赔了两根……
这些都是小事,还有更离谱的压轴故事。
有一次李娟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动作,刚好被班主任看见了,马上罚她自抽自己的耳光,她自抽了整整一节课。抽打的声音若小了,老师就会斥责她再响亮一点。
一节课下来,她的右边脸已经肿得老高,耳朵嗡嗡响个不停,几近失聪。
那时候开始,李娟就害怕上学,每天都处于深深的恐惧中,老师的暴力成了她心里永不磨灭的伤疤。
她不明白这个身怀六甲的班主任老师,为什么如此憎恨一个10岁的孩子?
此外,还有一种暴力来自家长,李娟妈妈是个性情暴躁的人,李娟也挨过她妈妈的皮肉之苦。
一天李娟妈妈心情不好,叫了她一声,她没答应,结果她妈妈就一个酒瓶砸向她,可怜的李娟眉骨上缝了三针,至今留一道疤。
李娟初中一毕业就想辍学和离家出走,可是那时候她太小了,一个人在外面无法生存。
直到上了高三,办了身份证,有谋生的能力,她就悄悄退了学,跑到了乌鲁木齐。

02
我与李娟的年纪相仿,在我童年那个落后时代,鞭子似乎是最流行的一种教育工具。
我比李娟稍微幸运一点,没有挨过老师的打,但是我同样逃不过妈妈的鞭子。调皮、不听话,就要“藤条焖猪手”。
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小学时家里很穷,衣服穿亲戚不要的,时长时短,时宽时窄,给同学笑习惯了不算什么。
最可怜的是父母没有给过一分零用钱,看见同学有钱买零食吃,垂涎三尺。
小孩子哪个不馋嘴,咋办?
我观察到妈妈每年都给家里供奉的神佛封红包放在那里,于是我来个偷天换日,把红包里的钱取出来换上白纸,拿这些钱去买吃的。
到了年尾,妈妈给这些更换新的红包时,我的小聪明穿帮了。
那天放学我带了一个同学回家做作业,妈妈已站在门口拿着棍子二话不说就追着我打,同学吓得赶快逃命。
我跑不过妈妈,躲也躲不过,在妈妈狠狠的抽打下,我的腿流血了,手肿了一大块。与妈妈战争完后,还要拖着残缺的腿去做饭……
第二天回到学校,那同学跟我说,“你妈怎么这凶?”从此她再也不跟我玩了。
同学们好像知道些什么,一个个开始疏远我,那段日子我觉得自己特别孤独和自卑。
03
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达,现在老师对学生的“鞭子教育”已经减少了,但家长对孩子的“棍棒教育”依然存在。
其实,小孩渴望的是得到更多的关爱。
打骂这种惩罚手段,往往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孩子的反抗情绪,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李娟因为挨打逃学,发誓永远不生小孩,心里有过不去的坎。
好在父母打骂童年的自己对我影响不是很大,长大后我也没怪责过他们。
因为我理解妈妈是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在那个年代看到别人这样教育孩子,思想愚昧的她也跟着做了。
但每次勾起这些回忆,我还是会心疼小时候的自己,那种痛真的让人刻骨铭心。

推荐阅读:
稻盛和夫: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无论何时何事,都要表达感谢。
读完《富爸爸穷爸爸》,我悟到3个赚钱真相
《富爸爸穷爸爸》最经典的5句话,点醒无数人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乐儿随笔
和千万读者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