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新称号...



伙伴们,大家好。
最近突发奇想在视频号做了一周的早间财经直播,喜提“卷王”称号;

朋友打趣我的直播时间和频率像“龙卷风”一样卷了身边的所有人。
不禁反思,我真的卷吗?
每天备课到12点,然后六点多起床,当八点多大家还没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的早间加班已经结束了,准备开始正式的工作……
好吧,是有点卷!

不过卷不卷的我真没想太多,只是想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把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出去。

当年做公众号的开端是从建工直播的五分钟龙门阵开始,那时候被很多一建的学生青睐;
每次直播开始总会花几分钟的时间与大家互相调侃;
一来二去,就被大家催着开了公众号平台。
从公众号建立之初至今,每一次都会有很多内容可以跟大家聊;
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有些选题更是非常有趣。
即便工作忙碌,我也一定会在公众号与大家娓娓道来每天发生的那些事情,分享一些我的观点和看法。
而我的视频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刻意去做了,曾经一个月一场的直播,偶尔发上去的几条视频,零零散散,不具有太多的连贯性。
但我的心里却一直都有增加直播频率的想法,也一直思考着如何将公众号与视频号互相链接,同时输出更多有意义的内容。
只是还在思考着寻找一个准确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

晚上的时间被各种直播占用,晚上的时间已经过于稀缺了。
所以对于视频号的直播我一直都有所顾虑:
既想跟大家面对面的聊聊财经热点,又不希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左右为难时,团队的伙伴无意间提了一嘴:晚上不行那就早晨吧!
不得不说,这随意的一个建议真的让我灵光乍现:
一来早晨做直播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考虑大家路上通勤的时间,或许会有人拿来看我的直播,就像我自己也会在无聊的路途中翻出手机看看;
二来早晨和晚上大家的状态完全不同,早晨元气满满,大多数人想听点干货,而忙碌一天以后大家可能都只想躺平和娱乐。
看看小姐姐“挖呀挖”不是更好。
我当即就觉得这个建议非常靠谱,周日拍板决定,周一就已经开始身体力行。

话虽如是说,但我对早上的观看量还是不太抱希望的。
觉得只要有一两千的观看量就已经心满意足。
开播前团队的伙伴甚至开口建议:
湧哥,直播的时候把数据贴住,以免因为流量不佳影响直播状态……
于是周一的7:30我按时开播,虽然没贴数据,但确实因为直播状态投入而忘记观察。
下播后发现观看人数竟然会有七千多……
比平常的小直播观看人数还要高,我被这个人数惊讶到了。

接连几天的数据都很亮眼,我就这样紧锣密鼓地播了一周……
这一周每天的观众最高在线人数和停留时长一天比一天高;
一个高中的同学对我对说,他每天早晨都会过来听我的直播,还会把直播窗口分享到家族群里,希望家人能够跟着她一起了解财经;
香港的朋友也说,每天送完孩子的路上,她也一定会来到直播间听我讲解财经和市场讯息。

一周过去,虽然很累,但是来自同学和每一个伙伴的鼓励让我感觉非常值得;
这样的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我曾经在做视频号直播时,能够隐约感觉到自己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所谓旁观者清,团队的伙伴一一为我指出这些问题,再回看时我更加恍然大悟:
比如直播的过程中偶尔会扯到天南海北,导致失去连贯性;
有时候会思维跳跃,甚至完全重复着同样的话。
诸如此类的小细节,在团队的指正和要求下,现在也已经变得越来越顺手。

当然整个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需要改善和进步的地方,这也需要在后续的直播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而对我来说,直播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不使用任何PPT。
通常来说,讲解财经内容如果没有PPT作为辅助,没有数据和图形,讲解会十分困难。
而我不使用PPT的理由,就是为了让自己不要陷入数据逻辑和图形逻辑,一旦陷入,就往往让普通非财经人士难于理解。
比如大家关心物价水平涨得高不高,而不关心是0.1%还是0.2%。
我逼迫自己一定要用语言来表现出数据的画面感,其实重要的是数据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数据本身不是吗?
所以这个不断直播的过程,我也在不断进步:

我开心地接受着团队给予的批评指正,给予修正、做出改变,虚心地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同时也在寻找方向的过程中保持初心,拼命地落地执行。
这个过程,我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有些惧怕早起的人。
如果知道第二天6点就有安排,大概率到凌晨的二、三点都难以入睡。
但是这一周的直播下来,我反倒感觉精神抖擞,不仅仅是因为受到了大家的鼓舞,更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早起做直播的乐趣。
每天都要挖掘好选题,熬夜点灯去梳理数据、深挖内容,这样的投入完全激发了我的精神头。
而且因为早起,拖延症似乎也好了很多,周末还去游泳2km,反而是活力满满。

在最近的直播里,每天跟大家见面也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因为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新鲜的事情。
我愿意去讲更加深度的东西,更乐意了解大家关心的话题。

也许是因为讲师出身的原因,我更喜欢站在普通人的视角聊财经。
而不是像很多财经专家一样站在国家的宏观角度去谈政策的种种,给高层出谋划策;
高层需不需要人出谋划策我不知道,但现在的财经讯息和财经知识有点过于自我封闭倒是真的。

财经不是由几个部门和几个专家形成的,财经其实是所有的企业以及所有企业中的职业人组成的。
社会融资总额少了,是因为老百姓不愿意贷D款买房了;
物价水平变低了,是因为普通人不敢消费了……
所有的财经数据背后都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
但反过来研究财经数据的人们却不去关心数据背后的那些真实的个体,不在意他们是否能够理解这些数据,不关注这些数据对他们是否有用。
这也恰恰解释了淄博火出圈的原因。
因为淄博没有大喊拉动GDP,而是想办法打动每一个游客的心。
让财经回归普通人,让普通人看懂财经,这是我做财经自媒体的初衷,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

我很喜欢把一些晦涩难懂的财经名词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大家,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
在我的直播间里,会实实在在地讲解财经内容,降低财经门槛,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听懂并参与进来。
有很多学员问我,能够坚持做到今天是因为什么?
或许就是坚持自己喜欢和想要去做的事情,抓住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东西,摒弃那些在未来价值更弱的事情。
而我唯一的选择标准就是:
能不能放大自我价值,让更多人从我这儿获得价值。
……
明天直播间我给大家分享个新鲜事儿:
最近多地住建部门被立案调查……
对于建工人来说,平时可能我们看到的住建部门某公职人员被立案调查,但是住建局主体被立案调查的还是很少见的。
其实说实话,住建局被立案调查,也是我没有想到的,而且还不止一个地方。
那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明早直播间我会为大家揭晓谜底,好奇宝宝们赶紧预约起来吧⬇
以后每天早上7:30,我都会对前一天的财经热点、经济政策和股市、房市做分析解读,让每个伙伴都可以看懂宏观趋势,把握投资趋势。
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提前关注预约。
另外,每天转发公众号文章或者直播预告的伙伴们都可以联系小助理免费领取当天的直播精华电子版一份。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