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周末好。
我曾经踟蹶前进,却从未感受过孤单漫长。只因身后有爱人陪伴左右,时刻与我共同承受命运。
曾经我们常常也会讨论周杰伦的神仙爱情
当然那时候,我们除了爱情,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和不离不弃的默契。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生活重心的偏离导致我们之间产生了一些分歧。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寒假我们将过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孩子的关照当中,从而忽略了对彼此情感上的照拂。
而现在孩子开学了,我们夫妻二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归到曾经的日常生活。
直到最近为了在小密圈分享,读了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我才恍惚间豁然开朗。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有过同样的感触:
就是当孩子降临到一个家庭之后,突然间我们所有的精力和生活重心都在向孩子倾斜,家庭里面所有的亲密关系,也都要排到亲子关系的后面。
于是对子女的爱护和培养,就成为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
我们可能会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也可能会因为孩子生病的问题而感到焦虑不安。
于是我们忘记了和爱人建立家庭的初衷,夫妻之间慢慢变得冷淡,而在以孩子为中心的那个世界,又让孩子觉得倍感压力……
是的,这也是我目前正在面临的问题。
读完《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我才明白:
原来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关系亲密、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但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家庭中,亲子关系经常处于中心,而夫妻关系则被放在边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产生疑问:有那么严重吗?毕竟大多数家庭看起来都挺好的。
其实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个人还是颇有感触的:
我曾经很羡慕一个同学,他的父母十分相爱。一家人出去玩的时候,他的父母永远走在一起,孩子们跟在身边尽情嬉闹。
那是我眼中,家庭所能描绘出得最美丽的画卷,我一直都心生向往。
因为我小的时候,父母为了工作常年分居两地,我爸更是极少回家。
每当我爸放假休息,他除了睡觉便是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玩耍,更别提跟我妈有什么情感上的交流。
我妈不止一次地向我抱怨,说我爸不够关心她。那时候她的生活当中就只有我,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成为了她情感上的依托。
所以当我结婚以后,她也没能够很快适应这种新的家庭关系,依旧无法割舍这份对我的依托。
尤其是当我儿子出生之后,她过来帮忙照顾,上一代就本没有处理好的家庭关系,在这一代再次凸显。
之前我也讲过,有一次我妈这边建议给孩子服用中药调理身体,当时遭到我媳妇儿的强烈反对,但是我妈态度也很坚决,这件事情让大家感到很不愉快。
我劝慰我妈,但母亲当时强烈的感受就是:儿子结婚成家,有了媳妇忘了娘……
其实今年春晚,贾玲的小品也体现了中式传统的家庭关系。
而我也在这样的关系中,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
想起那段往事,再去看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大部分中国家庭都存在着,这样复杂的家庭关系:
上一辈遗留的家庭矛盾,往往会让会使母亲把儿子当成精神寄托;对她来说,儿子是她最亲密的人,而不是丈夫。
但是在儿子组建了新的家庭脱离原生家庭之后,母亲往往就会觉得就像丢失了儿子一样。
这时候她们就会下意识地阻止儿子与新媳妇建立亲密联系。
此时,我终于理解了母亲背后的动机... ...
父辈如此,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有一次朋友到我家里来拜访,在我家借住了几日。
那天他突然对我说:我觉得你们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似乎所有人都在围着孩子转,所有人的精力和情绪全部都跟孩子有关,你们所有人都好像失去了自我,也忽略了夫妻之间的感情。
这不就是父母走过的老路吗?
有一次我跟妻子开玩笑:将来他长大了,我们让他住校吧,或者出国读书也可以。
她当时就表现出了不舍和焦虑的状态。
我爱我家剧照 图源:微博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妈和我之间那层难以割舍的“亲子关系”,在我媳妇儿和我儿子之间也有存在。
当然我媳妇儿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是在生活中,她还是会不自觉地向孩子靠近。
于是这种循环往复的关系,就又没有办法将它切断。
有了孩子以后,我和媳妇的交流确实变少了,话题基本都围绕孩子。其实平时工作再忙,但在对待孩子的各方面我们都十分投入:
她负责孩子的学校教育,我来负责孩子的素质教育。
她带着孩子进行学习项目的时候,我就去忙自己的工作;我这边带着孩子出去活动的时候,她就忙着家务和她的工作。
虽然我们有着十年的感情,住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就是在这样以孩子为纽带的夫妻关系中,彼此之间的沟通竟然越来越少。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另外一个朋友,她说她老公总喜欢粘着她,而且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很少会带着孩子。
又联想到《少年说》中孩子喊话父母 图源:芒果TV
所以我曾经很是不能够认同这种行为,因为很多人可能都跟我有过同样的心理,出去玩不带孩子,心里会产生一种罪恶感。
但是现在思考看来,人家只是把夫妻感情放在了第一位。
所以他们十多年的感情依然如胶似漆,孩子各方面也很不错。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所以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的孩子看起来更加开朗、更加自信呢。
因为中西方的家庭理念本就不同,他们习惯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和谐的家庭环境自然激发了孩子认识、探索世界的动力和自信。
之前喜哥谈到他与妻子的关系,闪婚让他们夫妻之间缺乏牢固的感情基础,作为建工人又常年在外地工作,而妻子只能够在家与孩子相依为命,夫妻之间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到最后也因为感情不合而各自走散,才酿成了他如今的遗憾。
包括我自己,在面临母亲与我无法割舍的“亲子关系”和妻子与我没能摆在第一位的“夫妻关系”时,我们都需要重新审视:
家庭里,其实夫妻关系是才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石,孩子也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如果我们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土壤,那和谐的家庭关系才是孩子生长的养料。
而把爱人放到关系链中最重要的位置上,则是经营好一段婚姻、维系一个家庭的关键。
道理都懂,我试试看吧!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