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一个有关科普、阐释、说明武术的公众号。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武术这一中国身体文化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也期望能为大家通过武术找寻一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同时,欢迎大家就武术方面的有关问题与见解进行探讨与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致谢!
前言
中国拳种种类繁多,地域不同也造就了教学内容的繁杂,不同地区武馆课程开设内容也就各不相同。而就目前来看,众多开设的有关招收儿童青少年的武馆课程内容也存在着一个共性,以散打、空翻、套路、搏击等为主要内容。而众多武馆课程内容的开设虽然能够让学员体验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培养了孩子坚强的毅力。但从对业余习练者的吸引力而言,对激发学员对武术的兴趣,让孩子在习练中体验武术的快乐,更好地获得家长的认同以及让孩子长久的坚持习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此,怎么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好地实现学员喜欢、愿意,家长认同并愉快的缴费,这就需要每一位武馆的开创者和教练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01
一、形成完备的教学大纲体系
不同的习练时长需要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怎么能够更好的制定阶梯型的教学大纲成功的吸引学生一直坚持习练是最为困难的,就需要制定完备的成体系的教学内容设计:1-3年、3-5年、5-8年的长期武术习练规划,当然如果觉得武馆坚持不了那么多年就另当别论。这也就是从小学到初中的武术习练规划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在武馆之中每一年所学习的武术技术、身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参加表演活动、武馆社团组织以及武术比赛等,让家长真正的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孩子在选择武术这一业余爱好之后的价值正确,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武馆对学员学习武术成长过程的全贯穿。
02
二、提升教练员的理论水平
就目前而言,武馆中的教练多从武校毕业的居多,教练员的武术技术水平毋庸置疑,在教学方面也都能够有较为出色的表现,但是对于武术理论、运动训练、运动生理、运动解剖甚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却有待提高。因为对于普通的家长而言,习练武术强健身体、磨炼意志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怎么更好地通过武术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孩子的健康、技术水平、个人品质等是需要教练员在教学中贯穿始终的事情。比如某些动作的核心力量的训练不仅需要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更需要背阔肌、胸腰筋膜、竖脊肌等肌肉群的协同发力,而力量训练的主动肌与拮抗剂相互协调训练才能够更好地减轻学员在运动后的乳酸堆积产生的疼痛,对于武术中呼吸与动作的相互协调配合,某些武术动作所蕴含的拳理与技法要求等都是武术技术以外需要教练员不断地学习与提升才能更好的获得学生的认可与肯定。
03
三、细致武术技术功能
武术技术内容的大概性、粗糙性、模糊性是当前武术“不科学”最大的障碍。传统社会中武术最主要的目的是技击,由此相对于今天人们提倡的健康价值、教育价值等与西方体育的精确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对武术健康价值的必然结果是真的,而具体哪些动作针对身体哪些部分的健康价值最大化我们是难以说的清楚的。我们在日常的招生宣传以及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所展现的是结果,而过程具体怎么获得却缺乏较为清晰的理解,这也就导致了众多家长对孩子武术习练长久坚持的犹豫。由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具体的细化某些课程内容具体的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例如,一个轮臂不仅加强了孩子肩关节的柔韧性,促进了上半身与下半身的整体协调,有助于防范颈肩疾病的产生,对于以后其他的体育锻炼羽毛球、排球都有辅助作用等,更对于背部的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的运用对于驼背的青少年有着一定的改善。把某些武术技术的功能细化到众多的武术动作之中能够更好地说服家长进行续课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04
四、以他山之石,塑自身之玉
武术习练的枯燥性、重复性是影响学员学习的主要障碍,怎么通过习练内容吸引学员快乐的练习武术是重中之重。那么就需要对武术教学的内容进行革新与再造。对于普通的武术习练,我们课堂内容的设置主要是准备部分的身体活动、复习课、新授课以及结束课的放松,而对于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内容作为武术课程的主要功能是难以撼动的,那么对于准备部分要进行充分的让孩子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就目前而言,少儿体能的课程中所含括的功能性活动对于武术课程的热身训练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例如平衡木、跳箱、折叠斜坡、四折垫、爬行架、榴莲球、波速球、跨栏、枕木、功能圈等器械的使用能够增加孩子们的娱乐性,更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目前也有许多场馆进行了许多的借鉴,但是就学习的授课内容与热身活动没有形成很好的衔接,这就需要教练员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与提升的。
结语
武术课程所能呈现的具象化结果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其优异的部分,但是怎么能够更好的通过内容的展示更为清晰地让家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更快乐的学习以及让我们每一位的教练员的辛苦付出得到认可与肯定就需要我们对课程内容以及与课程相关的事项进行不断地梳理与总结,才能更好的实现武馆在以后的发展中实现“春风得意马蹄疾”。
End
点个「在看」你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