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关科普、阐释、说明武术的公众号。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武术这一中国身体文化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也期望能为大家通过武术找寻一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同时,欢迎大家就武术方面的有关问题与见解进行探讨与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致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每一个时代都有映照时代的符号”。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能够在时间光阴的长河之中以自身熠熠生辉的光芒不断变换着自身的形态而冲破束缚一跃而成为当下映衬社会文明镜鉴非武术莫属。武术,作为中国身体层面传承千年而未曾断绝的技术在今天更是显示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价值与属性,更为重要的是正是武术当下的时代特征在今天从自身技击特点的改变反而更好地映衬出当代社会的文明化程度。
从原始社会人与兽斗的生死搏杀的生存到部落国家间的战争需求的武力对抗再到成为演艺、修身养性的法门,武术在不同时代的价值显现而呈现出当时代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在“剑士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游侠慷慨赴死”的社会发展而言,技击作为武术生存的主要手段,国家的律法对于武术的掌握者而言,掌权者的好恶以及所谓侠义者个人的本心是难以受到律法的约束,越是技击技术的彰显越是体现出当时代社会的混乱与战争的频繁。宋朝时期,勾栏瓦舍中相扑、拳术套路、十八般武艺中的演艺繁盛,包括到套子的产生,武术由技击技术而呈现出的艺术价值,体现出宋朝整体的社会文明的繁荣发展程度,这不仅展现出当时代的经济发展为武术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娱乐的一部分,而娱乐功能的展现必然也消减了武术技击能力的价值。到清末民初时期,武术以技击和强身价值的彰显,从心里到身体层面在列强压迫和侵袭的“亡国亡种”境遇之下,武术的技击价值又一次得到了展现与发展,众多的武术习练者在这一时期纷纷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抗战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由技击而逐渐地向着竞技化、艺术化、运动化的转变,武术技击能力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热烈推崇到今天武术套路、散打比赛规则的完善,武术舞台剧的热映,武术进校园以及当前下的八段锦、五禽戏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特别是武术场馆遍地开花,也验证了社会文明化的改进与改变。武术竞技化、艺术化、运动化替代了传统的武术技击化,以武术的竞技化、艺术化、运动化的技术内容成为当前人们热议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一批“伪大师”在互联网之上的原形毕露也改变了人们对武术技击盲目追捧的认识,以此也为武术的现代形式以更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与查漏补缺。在对武术多元化而去技击化的当前,武术其他的多元形态也逐渐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武术技击能力的弱化,显示出当时代社会文明化更为趋于和谐,也就是说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武术技击能力的认可而不去获得,武术以其他的多元形式所展现出来的武术价值受到人们的热捧反映出当前社会文明发展的成熟。
武术,作为生存手段与文明化发展的悖论而言,武术作为技击手段而存在的不同时代显示出当时代的社会文明化程度的完善与否,武术技击能力的强弱也标志着不同时代社会文明的发展的好与坏。在当时代下,武术技击化被竞技化、艺术化、运动化所取代,武术技击能力的弱化映衬出当前社会文明和谐发展取代了以武术技击能力为核心的武术技术,而武术技击能力的弱化也正是对社会文明发展的好与坏、强与弱的最好证明。
- END -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相关推荐
武馆的生存之道
由“文武并重”到“重文抑武”
武术“打”与“不能打”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