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许多人都在奇怪,为什么北方有少林功夫,南方也有少林功夫?为什么一个洪拳遍布大江南北,崇山峻岭中的洪拳与黄土高坡的洪拳为何会如此相似,为何少林功夫中有单独的拳术名字就叫大、小洪拳而有的拳种名称叫洪拳?为何心意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意拳以及形意六合拳的名字以及动作特点会如此类似?
答案是,武术的迁徙。
中国人看自己的历史,祖辈就像一部永不停歇行走的永动机,在迁移的道路之上一直在行走。每一次的气候变化、政治动乱、战争侵袭等,都使大量人口四处的迁徙,更别提在历史长河中对于普通的个人迁移而言,更是多的不胜枚举。
南北朝的时期的“永嘉南渡”,据统计,“永嘉南渡”期间,大约有100万户、500万人向南方迁移。宋代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和经济变化,也导致了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明清时期山西人的走西口、山东人的闯关东以及广东人的下南洋,包括近代的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每天成千上万的人出逃陕西以及上世纪20年代左右的打工潮等。
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人口迁徙道路上最重要的需求就是武术,从《闯关东》《走西口》的电视剧中可以看出,武术成为了生存生活下来的重要技能,而对武术的重视也成为了奔走生活以及到达目的地安身立命的重要手段。
对于每一个现代生活的中国人而言,武术是曾经守卫先辈生命的护身符。按照人口史的进化规则来看,每一个现当下生存下来的个人,曾经的祖上必然有着高超的防身手段或者是被高超身体技击技术所护卫,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武术是一种流淌在血液之中的生存传承。
也正是在行走与行走后稳定生活的道路上,武术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而今天东北武术中许多的内容是由山东传播过去的拳种,日本的少林功夫,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华人圈中的华人武术等都是近代以来人口迁移后遗留下的丰富的武术技术,也就有了太极拳地域的争夺以及李老能、李洛能、李老农、李洛农的不同称呼。
武术是迁移生存的见证,所以对于武术不论是不是习练者对于武术的情绪都会多少带有着莫名的情绪。先辈在生存的道路上,一方面在迁移的道路上要时刻防备着由此带来的危险,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由此手段而减少所受到的伤害,由此从骨子里传承下来的这种莫名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稳定的情感渴望。在这种情感渴望中,隐藏着一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武术见证着中国人到何处去,又见证着生活怎么发展起来。
正是迁移下的结果,也形成了中国武术庞杂的技术体系,形成了许多相互交流后的拳种内容,更是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拳种内容中相近、相似的动作形态,也带来了今天武术种种的争议以及不断演变的新形态。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