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一个有关科普、阐释、说明武术的公众号。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武术这一中国身体文化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也期望能为大家通过武术找寻一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同时,欢迎大家就武术方面的有关问题与见解进行探讨与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致谢!
武风
塔沟续写了武术的历史,它自己也被武术的历史所记载。
——题记
塔沟没有开创一个人类奇迹,但却抒写了一份历史传奇。我一再想天南地北的人,性格各异的孩子,却被一种精神凝聚,那就是——塔沟精神。
中原大地的山坳中,朴实、沉稳、厚重地把各种人物聚集在了一起。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儒、释、道竞相争辉,什么都可以发展、演变,什么都可以在此成为历史,消亡、遗佚、湮灭,唯一断不了、分不开、失不去的就是贯穿于中华大地文明精神中的一一武术,而恰恰其魂魄又被塔沟所承载。
塔沟总是被人夸赞。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自己说说,与其自夸,不如说是豪迈气息中自信的娓娓道来。此刻,我不是想说它的辉煌与荣耀。我想,我的企图似乎更大一点,这些荣誉只能成为历史,成为明天。而真正的平凡生活,却可以横穿历史,直指未来。
或许会信马游缰,因为信马游缰而显得凌乱,因凌乱又趋于朴实,朴实中亦透漏出那份真实与感动。
那个二月,寒冰萧瑟,雾霭成风的时刻,我离开家乡,踏上了习武之途,塔沟之路。
踏入学校,红色翻飞,如龙似蛟,震喊如雷,一排排列队,如列兵检阅,无不使人心潮澎湃。
报名、分班,简单而又直接。很快我就被分到练习自选的班级。在练功场上,工作人员把我领到一个十八、九的人身边,我知道这是我的教练,生活就与此挂钩了。
那是一个充满着阳光与朝气的年轻人,成熟中透出稚嫩的影子,给人一份真实与自信。因为上课,他嘱咐一个看起来比我大两、三岁的孩子带我和家人去买生活用品。
在路上,我知道了他的名字,是我们班的班长,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胡子哥”。在买东西的时候,他告诉我应该买什么,那些重要,那些需要,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应该怎么去做,说的认真而仔细。
下午,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训练。或许因为热爱,所以充满着能量。
第一次离家那么远,第一次认识到天南地北的人,第一次听到各种不同的方言,这一切都对我充满着新奇与诱惑,这一切都让一个想冲破束缚找寻外面天地的少年尽快去了解、去学习。
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也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反而有一种亲近感。在农村,任何一个懒惰的孩子总是容易受到说教。
第三天,家人回去了。以后,我见到太多的家长离开,孩子痛哭流涕,撕心裂肺的叫声,我总是一笑置之。
接下来,才是生活的开始,塔沟开始慢慢地融入我的血液与灵魂。每天生活很规律:学习、吃饭、睡觉。我现在的生活规律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
一个人真正意义上去独自生活,才知道很多都要从头开始学起。很多新的尝试,新的开始,新的经历,让我真正的见到了塔沟生活并融入进去,训练、生活很快如鱼得水。
对于新生,包括老生吧。开学第一个月的三大内容:军训、唱歌、开会。
每天训练之前必须要军训。军训很难,一切都得是有节奏的步调。班里军训一般分为两组,高个低个,很不幸,我是属于后者。
每次走路队,很多时候总是小个乱,于是挨罚就成了家常便饭。很多人跟我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吧,大个当头,前面一个人乱后面全乱,每到这个时候,不幸的日子就到来了。
其实,大个确实比小个走的要好。我观察过很多的班级,都是这样的一个事实。现在想来,大个当头,总是能引起人的注意,所以比较注意集中。其次,大个步子大,刚开始不会有什么分别,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小个跟不上步调的情况。对于第二点并不是自己能力改变的事情。
在那个苦难的军训岁月,班里来了两个陕西的同学,给大家带来了甚多的欢乐。其中一个人的名字,特别是姓氏,我是第一次见到,叫起来特别的拗口,总是记不得他叫什么,每次叫名字之前总是想上半天。再者,他跟人闹矛盾时,总是喜欢用方言伺候你,让你听不懂很有一种无力感。后来分班,他分到我们临近的一栋楼,每次见面都分外高兴,就像见了家人一般。
在他刚到时,他对方向感以及中规中矩的齐步接受很差。或许是因为非常弱小,给人属于那种弱不禁风的感觉。每次左转右转辨别不清,总能引起大家的欢笑。最重要的正步走,我们走路左步迈,右臂出,而他相反依然,行成“一顺风”。
有一次,走不齐路队,教练生气让他一个人在前面做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非常紧张,他在大家面前又走成左臂左步。当时,所有人都乐了,教练也被他逗的没有了任何脾气。我想这是在那个刚离家的岁月,给我们最美好的回忆了。之后,他做的很好,那种弱不禁风的样子也从他身上消失了。
唱歌是我最害怕的,在来之前,十几年我只会背一首歌一一国歌。而此刻要学会十几首歌,难度可想而知。刚开始,每次唱歌,听不懂歌词到底是什么。刚开始滥竽充数,跟着喊,可是到底喊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记得当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团结就是力量》里面几句词: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当时,向着什么,让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这甚是痛苦。每天上课之前唱歌,下课唱歌,到底唱什么,实在是很是着急。后来统一教歌,一人买了一个歌词本,在此后,我背会了十几首歌。而唱歌,我就不得要领了。
当集体唱的时候,我还可以充数。有次下雨天,全班在宿舍组织唱歌,有好几首歌曲大家唱不下来。于是教练发话,谁唱不下来中午不用吃饭。我依稀记有首歌是《三项纪律八项主义》,离放学还有半个小时不到了,我唱歌不行,可是背诵还是不错。那天,我第一个背会兴冲冲的跑到教练那背起来。背完后,教练就问了一句话;“你是背诗还是唱歌?”我无言以对。
开会,是我不喜欢的,不仅我不喜欢,或许大家都不喜欢吧。但是,相对而言,塔沟精神更多的是在这种说教上面让人产生了好奇,你会被他吸引,然后试图去认识了解,最后自己深深地陷入进去,继而成为继承并创造此精神的一员,并对此感到骄傲与自豪。
有人说,这是思想工作,我想如果一个人能被一种使自己变得更自信、坚强、敢于拼搏的精神所说教的话,这是我们愿意接受的一件事情。这种“会”更多地是在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中锤炼我们的精神,使每一个人对生活环境有着一种认同感,我想这也是一个认家的过程。
每年开学前的一段时期,训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特别是新生,刚开始的前一个月:一天三练,七八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在楼梯旁,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每天上下楼梯的人都是排成两排,一边扶着楼梯,一边扶着墙壁,大家都是提着腿上楼。不止腿疼,躺在床上全身上下翻身都是困难的一件事情,现在不知道怎么来形容那种感受。
肌肉上的疼痛还可以忍受,韧带上那种撕裂如火烧的疼就很难忍受了。我身体僵硬。在当时,我不是很好理解这个僵硬是什么意思?之前一直认为,刻苦不就是多想多做,练功不就是用劲不偷懒吗?可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劲非彼劲。每次教练告诉我放松,几个哥们告诉我放松,我都不得其解,问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于是就认为是身体关节韧带硬的原因,于是就努力的拉关节韧带。当时,我最希望教练帮我压柔韧。虽然很痛,但是疼痛之后那种成长的心情使人心情愉悦。在之后的几个月夏天到来的时候,因为横叉下不去,我们几个总是被教练额外关照中午在宿舍里面压韧带。就这样,关节韧带被一点一点的拉开。
训练中最痛苦的不是柔韧、动作的学习,而是挨罚。我们有一个传统,挨罚一般很少单个人,都是局部或者整体,而整体的次数最多。
挨罚有多种原因:第一,教练心情不好。这种情况很少,但是有时候也是有的。第二,一段时间练的不好,不长进,这种情况不少。第三,有人偷懒,而且人数不在少部分,这种问题很常见。
每周六天训练时间,普遍一般前两天还不错,中间大家就会开始疲惫,懒惰之心油然而生,这时候好日子就到头了。到后面两天,教练也会疲惫,也就不自觉的放松了训练。所以,中间的日子是特别煎熬,前面星期刚过,后面遥遥无期,没有任何的希望可言。
从刚开始的静坐到后期的各种惩罚方式的变换,我们也慢慢适应,也学会了在挨罚中怎么去更好地得到教练的宽恕而减轻挨罚的程度。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谓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可是对于教练来说,我们现在亦如当年的他一样,再怎么样的方式在他面前只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我们总是怀着极大幸运的心情,感觉到我们的胜利,实不知教练对我们的宽恕是对我们这种方式的不懈又或者是关爱吧,亦如当年他的教练看他们一样。
前期的新鲜感过去,人就出现了厌倦的心理,以及各种情感的交织,想家、生病、对某个动作的不顺等等,就会出现懒惰心理。
作为新生,教练罚我们静坐,不让你训练,亦或者让你看着别人训练,坐在那儿,有时候也就开始教育起来,这是精神层面的惩罚,使你自己产生内疚。但是这种惩罚次数多了就让我们变成一种享受。虽然大家嘴上一致说要训练不喜欢坐那,面部表情一副痛改前非的模样,其实都希望多坐一会。这个时候教练就不会再让你坐那了,他会抓住这个时机,开始训练。虽然大家都想多坐一会,但接下来的训练也会认真对待,因为接下来的再次挨罚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大家也是见好就收。
聪明教练的罚人招式有时候也是跟着学习内容或者班级的缺点来制定和变换,因为惩罚的量数也会增加学生的某些方面的提高。我们班刚开始那会静坐,当起不到多大效果之后,正是练习步型的时候,教练就开始惩罚蹲马步。可知道,马步是非常练习腿部力量。那时候大家最不喜的就是马步,每次挨罚就是半天,使人苦不堪言。
到后来,时间长了,马步起不到多大作用之后变成了倒立。很不幸的是,我们的训练场地边上就是南区洗衣房,成了惩罚的优良场所。每次惩罚就是半个小时,不仅练习了手臂力量,脖子力量也跟着加强了不少(因为当手臂坚持不了的时候就开始了头顶地)。
再后来是下腰,练习腰部柔韧,那段时间最主要的是练习腰部的协调性。接着是蛙跳,罚蛙跳那段时间正是练习腾空性动作的时候。蛙跳不仅练习腿部力量而且还增加腿部的爆发力,对腾空动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最苦的是放学后,整个练功场都是我们的天下,百十米远的距离来回不停反复的蛙跳,如果慢了下来更享受的事情在等待着你。所以,即使累,也没有人敢停下来。
从静坐、马步、倒立、下腰、蛙跳,这几个很平常的方式。从思想、腿部、手臂、腰部、腿部爆发力,班级的缺点也跟着教练惩罚方式一点一点的提高。这种惩罚方式间接的提高了我们的总体水平,这或许也是教练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吧。
说到教练,之后也遇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教练。第一年,作为一名新生,遇到他是我们的幸运,严格而充满着关爱,认真而又不失亲切。
十几岁的一群孩子离开家乡,独自去面对生活,学习。时间长了,自己也学会了照顾自己,自己也会慢慢的适应生活。但是,更需要一个在旁边指导与帮助你的人。教练,虽然是一个有大哥年纪的人,更像是在做一个父亲做的事情。
每天,检查生活,指导学习,讲解人生。在生活上充满关爱,在学习上严格要切,在道路上指点方向。天冷了,要求多穿衣服;天热了,要求多喝水;每天晚上,检查房间,帮助盖好被子。
如果说不怕苦,敢拼搏成就了塔沟的精神,那么教练对学生的爱让这种精神得以延续与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是教练心里的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成就了我们,又成就了塔沟精神。
很清晰地记得分别的最后一个晚上,在九号练功场的那个山坳里。之前在训练的时候您说过:“我们欠您的,早晚要还回来。”三个多小时的口号与跑步,一刻也没有停歇,汗水完全侵透衣服,这是您最后一次所谓的“惩罚”我们吧。不知道您是在为我们送别还是想让我们记得您。您做到了,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记住在那一段少年岁月,那么一段塔沟时光,有那么一个人在守护着我们。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 END -
往期推荐
如何向人们介绍武术?
武术的变与不变
武术假如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