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自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开完有关对武术探讨的会议之后,网络之上看到了许多河清海晏的文章,武术的“春天”到了。
虽然也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现实是离真正的回归本质还很远,而且貌似当下的武术发展也没有在凌冬季节,怎么“春天”就来了呢。就当下的武术发展而言当前在实现文化自信自强、民族崛起的当下对于武术的重视,本身就已经是武术的春天了。从历史脉络中找寻对武术支持的话,当前国家对武术的支持要好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不论是从武术的政策还是武术习练人数而言,当下的武术发展也都可以称为“前不见古人”。
就大家所欢喜的回归武术的技击本质对于竞技武术的从业者而言,其实掀不起太大的风浪,从武术实施竞技开始将近百年的历史,而且真正的开始脱离技击已经将近几十年之久。
有朋友留言提到:“武术的根与魂是技击。96年规则以前,还在坚守套路动作的“技击含义”体现,跌扑滚翻动作划为限制动作,还注重个人风格,可以说当时竞技武术套路真的就是传统武术技击属性的外在表现,充分的体现或者艺术化的把武术的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演示出来。96年规则开始“进奥”努力,没了“技击含义”的约束和“量化评分”的实施,武术套路就向“中国式体操”蜕变了,其中以舞台化的双人太极拳比赛更是“开创”了“竞技化的太极双人舞”这“创新中国舞”项目。”(原话未做改动)
本人查了相关资料所言非虚,其中郑爱民的《从1996年至2002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探讨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风格的发展》、王继娜的《从规则演变看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中都对上述朋友的留言做出了佐证。其实特别是2003年的技术规则的改变让竞技武术在高、难、美、新上面彻底地放飞了自我,更是一骑绝尘开始了高难度动作的创造。
列出上述的内容其实就是想说,对于几十年发展下来的竞技武术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做出的决定,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怎么才能让武术回归本质技击?对于诸多、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武术习练者,该怎么为他们进行转向?怎么按下这个竞技的刹车键而不受影响?这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如何能够在竞技武术继续发展的前提下而适当的调转航向,因为竞技武术入奥依然是当下武术发展的重要事情之一,也被列入了国家的相关政策。
或许就是如之前竞技武术的演变一样,逐渐地修改竞技规则。竞技规则是竞技武术发展的风向标,因为竞技运动员对于竞技武术技术的修改都是以竞技规则为前提。而竞技武术又间接影响着传统武术的发展。所以,怎么更好地把控竞技规则是武术回归技击本质的重要路径之一。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