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界要慎用武术“打”这个字


最近武术网红界的顶流莫过于网红凌云成立的峨嵋派女子功夫团,视频中飒爽英姿、充满力量感的身法加上视频效果以及较好的容颜和凌云等一众武术网络代表的武术“大咖”们的支持,让峨眉女子功夫团开团便迎来了满堂彩,火热出圈,更是被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进行了转发,被网络之上称之为最“能打”的女子功夫团。
从人员成分来看,众多功夫团成员都是优中选优,从视频所展现的技术水平而言,是以竞技、表演武术和舞蹈为主,而就日常发布的视频中凌云本人的技术来看也是以竞技、表演为主。许多优秀的人聚在一起自然优秀加倍,而且网络之上有关武术的女子功夫团还属于首次,自然获得了相当多的加分,澎湃新闻更是用了“功夫能打”“颜值能打”“舞美能打”进行毫不吝啬的褒奖。从发布概念短片《武韵峨眉》到5月18日点赞量超过十亿次,从关注量和关注人数以及评论内容来看,是武术传播的加分项,有着较好的社会正面形象,特别是对于峨眉武术而言有巨大的传播力。
从新闻报道以及网络评论来看出现了“最能打”以及“能打”的评论成为了对女团武术技术的较高赞誉,如腾讯网5月18号以“峨眉武术走向世界,这支女子功夫团为什么这么‘能打’?”人民网以及人民日报5月18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什么女团啊,这么‘能打’?”以及中国经济网、成都发布、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等众多机构和媒体官方账号在报道中都提到“能打”而且许多的公众号以及二次传播团体对“能打”毫不敛色赞赏之至。
对于以“能打”为标题的报道,虽然有着吸引眼球的成分,但是从现象背后隐藏的逻辑而言,社会大众对武术的认知,但凡与武术有关,即使网络之上“功夫小胖”中发布的视频中也有对其武术技术表示敬佩以及武术“打”能力表示认同的,这与人们对武术没有一个清晰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对于女团以及凌云女士而言,还是请适当注意这个“打”字的运用(虽然并非自身凸显,而是他人对自身的身份标签认定)。并非不能用,而是在当前武术的传播进程下“打”并不能完全体现武术的价值体系,而且更多的会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武术的误解与错读。
因为当前而言,从马保国事件至今虽然已经近四年之久,但是人们对武术由“打”价值思维的转变使武术逐渐向着健身、艺术、文化转向。虽然女子功夫团的个人武术技术水平高,但是那是相对于竞技能力、表演能力、舞蹈能力而言,对于大众社会认知“打”能力而言,虽然不能武断的说不行。但是如果是竞技体系和舞蹈功底下的武术的话大概率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当然这并非针对谁,而是竞技、表演武术的一个普遍状态。
特别是当前对武术的技击能力持怀疑态度而并没有一个清晰认知的状态下,不仅仅是女子功夫团,其他的网络之上的武术“大咖”们也要慎用“打”这个字眼,因为从目前网络之上特别是以艺术形式展现武术的习练者们,虽然对于武术艺术化有着相当高的技术能力,但是对于“打”的能力是存在一定欠缺的。由此,对于诸多的武术网红,不论是自身还是其他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传播者请慎用“打”字,也请在对其二次传播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毕竟,虽然女子团确实优异,但是真的哪天有个“二愣子”不信邪来蹭流量的要打,是接还是不接?不接,是对武术的侮辱,接了自然又会引来一群吃瓜看客。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