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历史画卷不难发现,虽然上世纪60年代有关武术的“击”与“舞”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但是在后续的不断演变发展中逐渐偏向体育化、竞技化目标转向其主要原因在于近代国人的体育强国之梦、奥运之梦,对于武术期望越高西化越是严峻。由此来看,武术的西化不只是武术人自身的问题,而是每一个对体育大国、奥运期望的国人的整体社会愿景加剧了武术的体育化与竞技化。
对于今天中国成为体育大国,当无需奥运金牌证明自身的时候才发现武术已经偏离了主体。作为世界身体文化的一部分,武术不论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自身的特殊性,还是从文明的角度而言所具有的普遍性,武术的国际发展以及本土化发展要得到彰显需要解释清楚三个方面: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关系、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武术自身内在的逻辑关系。只有实现了这三者的统一,武术才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国际飞跃,实现本土化的传承,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所接受,也能够为自身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首先,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关系。在当前武术发展的实践层面,武术一直在不断地跟随奥运步伐而西化。在技术层面,武术通过自身的竞技化,实现了西方体育化,从技术层面改写了自身的体系规则。
其文化层面,武术中所彰显的对于“和谐”“大同”“礼仪”等的追求限制了人身体的无止境追求,在一定层面上显示了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与西方体育的差异性,但是这种独特性与差异性在通过武术技术彰显的进程中,竞技化的武术技术内容体系难以获得较为合理的彰显与凸出。
传统武术技术内容体系多是通过语言的强行糅合,具象化的拳术理论体系怎么形成并没有能够完全或者相对多的说的明、讲的清,以及较为合理地搭配与糅合在经过体育化的武术中更是难以实现的愿望。
就当下的传统武术的技术理解也多是从西方体育理论体系进行学习(因为学科体系是西化的,所以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不出中式的理论学者),而中国理论体系下的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太极学说等等只是成为了武术的文化符号,难以成为理论体系下的真实存在,当然这么表述必然会受到诸多人的非议,但是不争的事实是武术本身即当下的武术习练者已经难以用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为武术的“中国科学”进行合理的逻辑解析。
对于武术本身的理论体系的退化,一方面是西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与武术自身的逻辑体系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中国文化自身不注重理论的形成,而武术作为身体技术实践由此更多地是体现在了技术层面的不断更新与再造,也就导致了武术技术内容体系的繁杂,而非理论体系的全链条发展。
武术对西方体育的复制与照抄,在近代武术的发展中在一定层面凸显了武术的快速发展,但是这种整体体系的抄袭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完全照搬西方社会制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异曲同工,即在发展进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难以“融入”的问题而产生各种本土“不协调”的问题,从而限制与束缚着自身发展,产生本土的“异化”现象,最终结果是整体社会层面的动乱。
虽然武术的西化并不能产生社会层面严重的后果,但是就最近几年武术的社会乱象的产生诸多原因是西化结果下的社会产物。由此来看,怎么平衡好与西方体育的关系是武术当下最急迫的事情,也是武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