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在不断地扩大着武术的价值,由价值而实现武术习练人数的增长,在不断地人数增长中扩大着武术的价值,在这种无限的循环中不断地开发着武术也开发着后继的武术习练者们。
为了更好地实现武术更大范围的传播,实现了武术的标准化、竞技化,实现了武术的科学化,实现了简版的武术技术以及符合国际需要的竞技武术规则。特别是在“追欧辑美”中,在奥林匹克道路上的前辈前赴后继,为这一理想奋勇前行。而在这伟大的目标中,武术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向,由武术而舞蹈,由舞蹈而体操,最终实现了武术的舞蹈与体操化。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扩大了武术受众群体,让武术得以在全世界举办了不同级别的赛事,培养了一批批高级别的世界级、国家级的武术冠军。可是,却没有真正地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那些我们所培养的世界冠军、全国冠军们,所有从事竞技武术比赛的习练者们当不再从事竞技武术之时,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喜爱武术,实现自身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在笔者的访谈中发现,许多的竞技武术运动员在没有竞技目标冠军、升学的需求后,较少有人把武术作为自身的运动项目,即使以此为饭碗的运动员身份改为教练员后其自身业余所从事的的运动项目也以其他的体育项目为主。
在此,当为了扩大武术的受众群体,为了实现武术更大范围传播,其所培养的高技能的武术人才,对于竞技武术运动员的目标培养就是为了获得冠军,就是为了竞技利益的获得者吗?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的话,那么对于武术竞技武术的设置本身就不是为了武术的发展,而是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服务于此设置。如此的话,在对于竞技武术的长期投入意义又在何处?
对此,不禁要问,竞技武术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为何如此艰难?在聊天中发现,其实较多的竞技武术运动员在退役后首先是对武术的排斥来自于逆反心理,即长期从事武术运动项目,身体的伤痛以及精神的劳累从而致使对武术的疲惫感;其次是在竞技武术对身体的复杂性要求较高,长期不再从事专业的竞技训练从而导致身体体能等严重下降,平时的不专业训练特别容易导致身体受伤;再次是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形成的差异性对于竞技武术习练者从内心深入认为竞技武术并非真正的武术,而许多竞技武术习练者退役后在向着传统武术转变,虽然也有身体难以适应的原因,更多的是对于传统武术的认同问题。
由此来看,对于竞技武术的发展,更多的是对于竞技武术出路的认同,即冠军之后的升学、工作等的追求,这也就是当下为何竞技武术在国内发展如此火热,而在国际范围内难以真正地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