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看到一个视频,一个长胡黑发略显不老的老年人,在带有某某某的传承人标签的短视频中,在对学员的展示中以散打的正蹬腿和侧踹腿显示出了自身的左右摇摆“无影脚”,他的话似乎颇有道理,对学员说到:“跟着我练三个月,保准让你把人蹬飞。”看着学员一副认真的模样,不难想象,三个月后必然神功大成,一双无影之脚横踏八荒。
其实,打过群架的人都知道即使一天不练,你也可以一脚把人蹬飞。
从这位传承人的腿法中可以看出他大概再过几年该拄拐杖了,因为在对着一棵“老态龙钟”的树进行蹬踹的过程中,似乎脚还不是很容易找到目标,也不清楚是树躲着他,还是他的脚不忍心伤害树。
真害怕他踹动作做的示范多了,哪次不小心“马前失蹄”踹不到树,或者脚失去“目标”,那可不得扯着裆了。不过我相信以他的某某某传承的“大力金刚狗皮膏药”来上几包,保准药到病除,追随他的传承而去。
虽然上述文字属于诙谐的成分,但是视频中那位不算老年的“老年人”的动作水平确实不敢让人恭维。看完此视频之后,翻遍了他所发的所有的视频,近百个视频,好几万的粉丝。不过其动作犹如老牛耕地——沉、笨、乱、散。唯一最大的优势就是口才相当了得,说起历史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与其习练的技术内容绝对不在一个层次。其中最多的就是在一直讲自身传承历史、自己以及培养学生的辉煌成绩。
如果就其文化的视角而言,确实是讲的诸多中国武术的神话故事。但是如果带着一定的目的而宣讲,多少有些坑蒙拐骗的成分在内。
近年来,中国武术一直在讲去魅,科学化,甚至于中国武术中的诸多技术内容体系因为无法用西方体育体系解析而成为了“虚假”“伪科学”的内容。虽然这种认识与认知在一定层面对武术本身的认知不足。但是,对于当前诸多的拳种所编造的神奇故事却也不胜枚举。
特别是上世纪武侠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流行,就以武侠小说中重新构建的拳种与门派近年来因为争夺“掌门”而啼笑皆非。甚至于,当地区政府因为文化、旅游的需要而进行了身份的认同,这不得不说是武术神话传说中“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典范。
当下对于武术中有关通过“隔山打牛”“胸口碎大石”等神功进行武术的宣传与创造有所收敛,但是不得不说诸多的拳种在传播与发展中对于“高超技术”的热捧依然络绎不绝。不难看出的是,这种对于先辈创拳的尊敬一方面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生活利益需求所致。
一部分武术习练者因为自身技术不够,所以只能先辈来凑,更重要的是没有先辈也要创造先辈。不过如果硬要创造本人觉得还不如把“金庸”“古龙”作为开山祖师,几十年过后说不定大家会认为两位大师武功卓绝,因为不会武术缘何创造出如此多的“神奇技术”,创造出如此多的“门派拳种”?
其实对于武术中诸多习练者对于“神话”的崇拜也不难理解,因为武术习练者的文化水平有些相对较低,由此对于“神话”的喜好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样对于一切难以解释的理论“神话”解析就好。
正如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回忆录》一书提到:“当今的传说往往只是掩饰因为不思考而产生的谬误。人们在讲述传说之前,并不肯辨别其真伪,在讲述之后,就更不会多此一举了。讲述传说,多出于批评的需要,或是为了泻私愤,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在传说中有一种可以信手择来、具有逻辑外表和可以借题发挥的判断。”这种传说对于武术而言,贴切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