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中旬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经过对江阴、成都、广州、北京、登封5个城市(东西南北中片区),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6所体育院校的86名武术管理人员和基层教练员进行座谈。
3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专家调研座谈会,并邀请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青年学者工作委员会专家,以及武术国际级裁判和知名教练员代表近40人进行交流。
在会议中,其中首要问题提到“竞技武术套路在规则导向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过度强调难度动作,偏离了武术攻防的本质,导致运动员大量伤病,应该引起反思。”专家们也一致认为:“武术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守正创新”,要“守住”武术的根和魂。”
近年来,武术脱离自身,竞技武术借助国家比赛成为武术发展的“宠儿”,究其原因在于竞技武术从训练、生活到工作的闭环从而形成了武术一枝独秀的存在,其实从经济的角度而言形成了武术“垄断”。
在竞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与其说是竞技规则的偏差,不如说是竞技武术的“内卷化”不断地推动竞技规则的发展与改写。
不难理解,当下是不断创新的时代,武术技术的发展创造也在不断提升。当所有运动员都能够720°时,那么1080°自然就会应运而生,当演练水平持平之时,自然就会有新意的动作创造出来。
更高、更快、更强不是人类不断最求的目标,而突出自身,打败对手是人类的本性使然。
即使对难度进行限制,那么对于演练水平而言,即就是我们认为的技术动作,也不会再向着武术攻防的本质发展,更多的是新、奇的动作创造出来。
因为竞技武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规则已然形成了自我独有的生命力,竞技武术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价值体系以及利益链条。
如果竞技武术规则不从本质上面进行规训,那么即使限制了难度动作,技术演练水平自然也会产生其他偏差,而非形成我们期望的攻防演练。
或许有人会认为即使技术夸张,但是也蕴含着攻防,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1080°的旋风脚谁又敢说没有蕴含着攻防技术内容呢?
由此来看,对于武术的发展要立足于“守正创新”,“守住”武术的根和魂。”必然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该竞技继续竞技,另一方面注重对于传统拳术的发展。
第一,对于当前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比赛(高级别赛事)不能只是焦距于长、太、南的竞技比赛,虽然当前省队、市队都有传统项目的内容习练,但是不难发现基本形成了传统套路的竞技化。应摄入传统内容体系的拳术,需要传统特色而非只是竞技特点。
第二,对于传统拳术技术内容的风格特点的比赛评定应重新书写,设立在国内与竞技比赛同等规格的比赛。
第三,对于套路运动员必须参加“较手、试力”抑或者“长短兵”的比赛,非简单的只是套路的演练。着力提升运动员的技击能力。
第四,从习练者的生活、就业、工作这一利益视角出发。对于民间的青少年习练者应设立新的通道,助力于能够通过武术本身获得高等教育的入场券,而非只是看比赛成绩的获取才能进入优异的大学。
第五,要不断构建扩大武术自身的学科体系,书写以武术为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的话语体系,以期望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同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