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降10万,保时捷也崩了



作者 | 刘三关
来源 | 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学企业公关
关注公关头条视频号!
保时捷真的卖不动了。
近日,保时捷发放大量10万元优惠券的消息不胫而走。
经销商针对某些地区发放99999元、88888元、66666元等大额优惠券,进行多款车型大促销,Macan、Taycan等车型更是开启最高7折促销。
 
图源:微博
曾经,保时捷在国内是高端社交场合的“硬通货”,保值率超高,堪称汽车圈”茅台“。
但在当今的中国市场面前,天之骄子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保时捷连续两年业绩下滑,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跌24%!
在经历了经销商联合逼宫,电动化进程被股东质疑战略性失误等风波后,保时捷正遭遇中国市场的最大滑铁卢,内忧外患顾此失彼。
品牌信仰崩塌
销量下滑成必然
你的Dream car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投保时捷911一票。
曾经的保时捷,心高气傲底气十足,旗下明星车型在车圈大杀特杀。前有时至今日依旧不断改款换代的“梦中情车” 911,后有让保时捷起死回生的718。还有曾经的销量引擎,“把保时捷从破产边缘拉回来的”中大型豪华SUV卡宴。
出得了厅堂,也要下得了厨房,走量选手帕拉梅拉,也是不少人心中完美的存在,入门级Macan,更被称为品牌成功的垫脚石。

图源:保时捷
保时捷品牌的完整产品序列和高价值的品牌调性,让其一度成为中国人心中最值得买的豪华品牌。
中国更成为其八年最大的单一市场,甚至助推保时捷在IPO的过程中一路顺风顺水,被冠以“欧洲市值最高汽车制造商”的称号,说句“中国车圈的宠儿”不过分,中国市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
但好景不长,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车圈,保时捷去年全球卖出32万辆新车却在中国仅售7.93万辆,成为唯一销量下滑的市场。最近一季度,销量更是跌了24%。
怎么突然不灵了?
保时捷销量下滑背后,隐藏着保时捷品牌的信仰根基正在崩塌的危机。
保时捷在国内确实拥有不少铁粉,但对于年青一代的消费者,他们的豪车品牌情结已经开始淡漠。甚至有保时捷经销商内部人士,都选择了造车新势力旗舰产品作为家庭用车。
随着小哥哥、小姐姐们成为豪华车的购车主体,除了看重新能源车的操控感,在使用场景、智能化等方面,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差距,并非短时间可以赶上。在传统豪华品牌价格更昂贵的情况下,这些消费者会为情怀买单?!
保时捷品牌价值的失守道理也很简单,国产车质量上来了、舒适度好了、性价比高了,老百姓消费理念改变,不再崇洋媚外了,进口车就不香了。而看清楚事情本质的网友和用户,并不在少数。
在中国,为了保时捷的品牌价值而承受溢价的曾经大有人在,因为过去市场可选的产品有限。但现在中国市场可选择的产品呈几何倍数增长,同时年初的价格战一路打到年尾,价格越来越低,产品体验越来越丰富,所以保时捷销量的下滑,是一个必然趋势。
新能源品牌搅局
保时捷为傲慢买单
除此以外,保时捷刻在骨子里的傲慢,也是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祛魅的重要原因。
购买保时捷的裸车价,往往只是一辆空壳:选颜色加1万,内饰选装要加钱,座椅增加功能要加钱,一个前排座椅通风就得接近1万元。
美其名曰定制,但动不动就加上十多二十万的配置,背后也是保时捷的套路。随着中国新势力的崛起以及消费者心态的逐渐松弛,保时捷这种套路越来越不起作用了。
毕竟在新势力教育下的中国消费者,已经逐步习惯了越来越少的配置选择,习惯了“什么都要”的产品定义策略,这也是为什么理想L9这样一个新品牌40多万的车能够月销1万辆的原因。
保时捷如果在产品定义上,一直还是以一种高姿态的角色和态度,那么它只会将消费者越推越远。
现在早已不是国外老牌给什么选什么的时代了,对于品牌来说,长久的消费关系和感情一样需要用心经营,时机,节奏和真诚样样不可缺。
中国不再是全球汽车市场的跟从者,而是引领未来消费趋势的风向标。保时捷若不能跟上脚步,在电气化转型上有所斩获,那必然是要被抛弃。

图源:保时捷
实际上,这也是国际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集体遭遇的尴尬局面。过去三年,在燃油车技术上你追我赶的BBA,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在中国市场都遭遇了滑铁卢,甚至在与国产品牌的竞争中相继选择以价换量,用低价甚至是低于燃油车型的价格维持市场份额。
进入智电时代,技术变革和新创品牌的颠覆性产品,正在快速分走高净值人群的注意力,推动原本固化的豪华车市场全面洗牌。
特斯拉自不必说,理想、蔚来已经杀入50万元以上市场,极氪001 FR定价76.9万,树立电动时代性能车标杆,仰望甚至冲破了100万元的价格天花板…它们在细分市场已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相比之下,4年前能排在50万元以上豪车销量榜第二的保时捷Macan,现在滑到了第九。为保时捷开创纯电先河的Taycan,在国内上市后也一路下跌,交付量逐渐从2021年的约7300台,降至去年的约4200台。
品牌引以为傲的马力变得廉价,动力系统匹配的绝活已经被抛弃,底盘悬挂调教等机械能力,正在被电子控制手段取代,就连保时捷自己也是如此。无论是透明底盘、可变刚度悬挂,都无法继续成为品牌护城河。
原来只有豪车才配拥有的三腔空悬,也被中国供应商成功攻克,下放到20万元级产品上。并且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全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已经缩短到“变态”的24个月。
如此,保时捷产品迭代慢,软件拉胯,智能驾驶未能追上领先水平等弱点,就被放大出来。
试想一下,花了上百万的保时捷车主在直线加速时被小米SU7超越,在社交场合又被小米SU7抢了话题时,那内心阴影还真是不小。
放下尊严
保时捷还有出路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对价格、性能、品质要求严格,对品牌溢价的接受度也降低了。保时捷高高在上的价格策略,在经济不确定的时候,显然不吃香了。
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行业。保时捷不仅要面对价格战,还要面对功能、外观设计、安全性等方面的竞争。
20世纪初,保时捷推出卡宴时,曾被粉丝们视为对纯粹跑车基因的背叛,并遭到行业的普遍嘲讽。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卡宴、Panamera乃至更入门的Macan,让保时捷已经维持超豪华品牌身份的同时,获取了远超同类品牌的销量和利润。
如今保时捷面临的困境,要比20多年前严峻得多,而解决的根本办法,我认为一在态度,二在产品。
想做超豪华市场的大众品牌,不能在用户运营上延续高高在上和完全“躺平”的状态了,新生用户的热爱既需要被点燃,同时也需要反复加温。
 
图源:保时捷
放下自己的身段,试着拥抱中国消费者,聆听社交平台上用户的声音,对“保时捷sales的傲慢”、“车内全塑无皮的价值感”这种评论不能视而不见,真诚地为用户解决问题才是最好最重要的。
其次,尽管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但是单靠保时捷自己实施的话,显然没有太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如果打开思路,在车型平台、动力总成乃至车机、智驾等方面,都放开与中国品牌的合作,再加上保时捷目前在品牌、性能上的积累,才有可能跟上中国市场的节奏,领跑超豪华品牌。
关注【公关头条】,与百万公关精英同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