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女”绝望一跳,降薪成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 | 刘三关
来源 | 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学企业公关
关注公关头条视频号!
打工人和企业的“战争”还在延续。
最近,战火烧到了中金公司。
7月3日,社交平台上疯传:一名中金公司94年女员工因为降薪后还不起房贷而跳楼。
这一传闻也迅速冲上微博热搜,中金当天下午火速回应:
“近日,我司上海地区一名员工不幸离世,我司对此突发事件感到非常悲痛,并向员工的家人朋友表达了深切的哀悼。我司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和员工家属共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妥善处理好相关事宜。对于网传我司员工跳楼谣言,希望大家尊重逝者隐私,不信谣、不传谣。”

图源:微博
紧接着,又有内部员工透露:
该员工确实是中金上海分公司的,她是因为自身原因离世的,不是跳楼。

说直白点,就是:
确实有员工去世了,但并不是跳楼的!中金正在和员工家人协商。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跳楼,那是怎么去世的?是不是自杀?降薪是否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金回应得如此着急,又只澄清“跳楼谣言”,有点推卸责任的意味。

这届网民清醒得很,中金一下子被抓住了小辫子:

接下来,神通广大的网民把当事人的背景扒了出来,出事员工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据说此前年薪百万,和老公一样都是高薪白领。
更有人找到她的个人公众号,文章笔调轻快,同时也充满思考,看得出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这么美好的人生,结束得太短暂了”,为她惋惜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图源:微信
关于死因,各个平台不断有“知情人”出来爆料,网上的传言、谣言纷纷扰扰,一时间让人看花了眼,头条君帮大家总结一下:
1.可能和买房有关系,购买了1400万的房子,贷款余额还有1100万,首付300-400万,月供大概要5、6万,目前房子首付已跌没了。(疑为谣言)

图源:全民较真
2.一些家庭琐碎事还有产前抑郁,导致女生心态崩溃。
3.中金降薪,还贷压力过大。
中金公司需不需要对事件责任?
从目前的爆料来看,事件可能比较简单,但死因难以定性,最后结果还是要等进一步调查才能下定论。
现在舆论的基调基本锁定在“高薪女白领产前抑郁,被降薪,难以承受高额房贷选择自寻短见”。

当中关键词是“房贷”“跳楼”“降薪”,而与中金有直接关系的就是“降薪”。证券行业降薪是不争的事实,中金的公关部肯定会想办法淡化“降薪”在事件中的存在感。
回顾此前中金的回应,其实处理还不错,先是火速回应正在调查,给事件降温,并且及时对内封锁消息,网上的“爆料”多是关于女员工本身,没有更多关于企业的负面流出。
虽然回应“跳楼属谣言”有点操之过急,缺乏人文关怀,但幸运的是,现在论调的重心基本转移到了“房贷压力”、“产前抑郁”上。
并且,事件主人公是高薪人群,在当今“共情大过天”的舆论环境里,不少网友表示无法共情,这也帮中金减轻了不少舆论火力。

那么,中金脱险了吗?
并没有,这仅仅是企业员工伤亡的公关手段开端,后续的公关动作肯定还会有。
目前事件最大的疑团还没解决:员工的死因未明,如果不是死于坠楼,那是什么原因?是否与降薪有关?
这当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中金能否与员工家人达成协议一致。
如果双方一致对外宣称死因无可疑,就是家庭纠纷或房贷导致自寻短见;或是选择不公开死因,那么事件热度很可能就随着时间冷却,公众的讨论也会戛然而止。
但如果此时家属方爆出“当事人曾吐槽降薪幅度大”、“企业不肯担责”...诸如此类的消息,那无疑会将中金拉进深渊。
还记得两年前B站员工春节期间猝死事件吗?因为死者家属发声:“事发后B站没有慰问,也没有协商”,事情开始持续发酵。
而爆料人一句“对不起,100万不够买我良心”,更是将事情带进入了不可控的阶段。
 
图源:腾讯新闻
员工家属与内部员工,是舆情的第一手信源。在未与当事人家属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切记不要对外界传言进行无脑反击,让企业舆情恶化。做好安抚和查证工作是首要任务。
不论是从经验,还是人性来说,作为家属,本质上最不希望“被消费”,所以,企业以诚恳的态度,与家属就善后事宜达成一致,才可能从根本上平息舆论。
这类事故越来越常见
作为一个负责的企业,几个原则必须遵守:
01
事实第一
这里包括对员工伤亡的真实性和过程的详细查验,也包括企业对外释放信息的准确,绝对不能捏造事实被打脸。
中金内部的危机应对小组,应当着手写好调查报告,按照时间线公布。从传播心理的角度看,信息越具体,越有说服力,舆论质疑的空间越小。
02
 发声要有序
掌握了事实之后,把信息充分而有序地讲给大众,也很重要。
信息发布的节奏往往是:表态(对员工的态度、解决问题的决心)——事实陈述(按时间线表述事情的发声以及表明企业的作为)——解决方案。
准确、充分、有序,是企业发声的原则。对事件的表态,要快,要正确;对事件的陈述,要充分披露企业掌握的准确信息。依据事实“少说话”“多听话”,对于事实的陈述切勿“绝对化”。
03
矛盾分主次
就像前面说的,事发后成立统一的危机应对小组,完成员工家属安抚和善后措施的协调是首要任务,两者应同时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如社交媒体有重大谣言信息,第一时间澄清。如果信息的准确度很高,从证据端一时没有绝对的把握判断,尽量避免用“律师函”的方式,给自己“树敌”。
04
寻求与员工、家属、企业三方利益最大化
以法律框架为背景,站在公司角度,诚恳协商,尽量做到三方的利益最大化。至于最终的处理和赔偿结果,没必要全部向公众公开。
因为任何补偿有没有完美的赔偿标准,透露赔偿标准的多或少都不是很好的示范。
当然,这些只是纸上谈兵。每次危机事件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具体分析便用所谓的条框来限定,太机械了。
总而言之,尊重生命就是最大原则。关注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及时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人文关怀不能等到悲痛至极才到来。
关注【公关头条】,与百万公关精英同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