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三关
来源 | 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然而,河南超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煜,却用他手中的权力演绎了一场荒唐的闹剧。
在处理一个普普通通的试用期员工解约纠纷时,他吐出一连串惊世骇俗的狂言,让万千网民怒火中烧。
图源:抖音
“我不管你中国的法律是什么样子,我会因为你而改变我的制度吗?”
“对公司不好的人,我花 100 万都可以让他身败名裂。”
“被辞退的员工,我一分钟收 100 块钱。工资全部扣掉,我还要追究你的赔偿。”
“法律无所谓啊,我就想让法律来整改整改我。”
“我在深圳拿刀可以把别人一整门都给灭了。”
每一句话,都如千斤重锤,狠狠砸在人们的心间,不仅震碎了道德的底线,更是对法律威严的公然挑衅和践踏。
试用期遭辞退,这锅谁来背?
4 月 24 日,李女士满怀憧憬地入职超力新能源公司,担任电商设计一职。但她未曾料到,等待她的竟是一场猝不及防的辞退风波。
入职后,公司迟迟未与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只有关于薪资和社保的口头约定。5 月 24 日,李女士收到的 4 月份工资仅为 1196.36 元。6 月 13 日,公司人事毫无预兆地以“不合适”为由提出辞退,却无法给出确切且合理的标准。
6 月 14 日,当李女士与人事协商辞退赔偿时,总经理王明煜的闯入让局面更加混乱。他蛮横地宣称“辞退不赔偿,试用期我想辞退就辞退”,还口出狂言“对公司不好的人,我花 100 万让他身败名裂”。
图源:小红书
李女士按下录音键,记录下了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而王明煜所谓的辞退理由,一是作图不满足运营要求;二是上下班打卡存在虚假打卡情形。
李女士对此给出了回应:与同事聊天截图及正常打卡记录。
往深一层想,这事儿绝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劳动纠纷,更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混乱和对法律的漠视。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解除合同有明确规定,企业不能随意以主观的“不合适”为由辞退员工而不承担责任。超力新能源公司的行为,无疑是在法律的边缘试探。
对于广大辛苦打拼的打工人而言,这样的事件令人义愤填膺,同时也让人不禁为自身在职场中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而深感忧虑和恐惧。
目无法纪,超威高管点燃网民怒火
王明煜那嚣张跋扈、目无法纪的言论一经曝光,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点燃了网民们的熊熊怒火。各大社交平台上,批判的声音此起彼伏。
“超威集团独立宣言”
“这是在向法律宣战吗”
“好猖狂,希望你霸气到底”
一个企业高管为何敢如此狂妄嚣张,说出这般目无法纪、严重挑战社会底线的混账话语?显然,这位底气十足、不可一世的王总并非一个普通的小角色。
爱企查App显示,河南超力由超威集团控股,其持股比例为65%,为第一大股东。王明煜持有河南超力30.91%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超威集团近年来发展可谓风生水起,在储能赛道全面布局,产品种类丰富,涵盖锂电、钠电、铅碳、燃料电池等多个前沿品种,并广泛应用于电力储能、通信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各类关键场景,持续在储能领域发力攻坚,市场竞争力强大。
图源:超威官网
上月中旬,业内知名的工商业储能厂商华致能源,欣然收到来自超威集团的数千万元 A+轮巨额融资。而在此前几天,超威集团刚刚豪迈地宣布入股已成功签约超过 100 家工商业储能电站的驰库新能源,展现出其在行业内的雄心壮志和雄厚实力。
按理说,公司形势一片大好,理应对员工更加宽容、人性化。如今却连一个试用期员工的合理赔偿问题,都要老板亲自出马横加干涉,这匪夷所思的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迫于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超威集团不得不发表道歉声明,声称已免去王明煜的职务。
但他那如此张狂且荒唐至极的言论,又岂是一份轻飘飘的道歉声明就能轻易翻篇?
广大网友的“火眼金睛”将时刻监督,源源不断的“正义举报”估计会让他们焦头烂额,寝食难安。
本应在储能领域大显身手、风光无限、树立良好口碑的超威集团,就因为王明煜这一通胡言乱语、无法无天的闹剧,声誉一落千丈,公信力急剧下滑,如同从云端跌入深渊。
这也让公众对超威集团的管理水平和价值观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与担忧,“目无法纪”“嚣张跋扈”的负面标签如同沉重的枷锁,死死地套在了他们身上,难以挣脱。
劳动纠纷频发
舆情危机不容小觑
在如今这个资讯爆炸、传播飞速的时代,劳动纠纷一旦曝光,就如同火星溅入干柴,瞬间就能燃起熊熊大火,引发一场来势汹汹的舆情危机。
霸王茶姬因公示离职员工身份证,陷入侵犯隐私的指责漩涡,难以自拔;
奇瑞汽车的“345 加班制度”,引发员工和社会的强烈不满,怨声载道;
宁德时代的“896 工作制”,更是遭到全网的口诛笔伐,成为众矢之的。
图源:微信视频号
超威集团此次事件也不例外。王明煜的狂言一经传播,公众的愤怒和质疑如同决堤洪水般汹涌而至。
面对危机若只是做做表面功夫,道个歉、处理一下当事人便想息事宁人,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企业必须深挖根源,好好反省自身管理的漏洞和企业文化的缺陷。
从企业自身来讲,要在内部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员工权益置于首位,构建合法、合理、充满人文关怀的劳动制度。
并且,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高管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与职业素养。
舆情就像汹涌澎湃的浪潮,既能将企业的声誉高高托起,也能瞬间把它打入深渊。
在职场中,员工通常处于弱势,企业更强势。但在社会舆论的战场上,强弱之势会瞬间逆转。
所以,无论是企业官方声明,还是高管发声,不要求能与打工人共情,但起码要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别信口开河,给企业和自己带来无妄之灾!
学企业公关
关注公关头条视频号!
关注【公关头条】,与百万公关精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