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后,我的十大自我反思


「2024年5月5日摄于云南省昆明市金殿风景区」
2024年4月21日从北京出发,到5月10日凌晨返回。我和几位朋友进行了一趟为期二十天的自驾之旅。
21日出发时已经过了午饭点,一直沿着京昆高速走,当日深夜到达了西安市,简单吃了下便早早睡去。次日穿秦岭山脉,穿过四川到了宜宾。宜宾是金沙江和岷江的交汇处,在此往下的流段才被称之为“长江”。
宜宾旁边就是云南省昭通市,穿过昭通又到了贵州毕节,穿过毕节就又进入了云南境内,宣威市、曲靖市到昆明市。中间得空还去了一趟西双版纳,四月正是最热的时候,北方人真是很难接受下来。
在为期20天的行程中,我也对每天的所见所闻,有了更深刻的所思所想。我浓缩整理了十条,分享给关注的朋友们。有些思考也甚为片面或极端,请多多包涵。
1、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每个地方的地理风土、人文风情、生活习惯、特产等都是十分有意思的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会直接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但在一种场合如认识新朋友介绍他的籍贯时,若是熟悉说出当地的美食、美景,地理人文,风土人情来,自然是很快熟络对方的一种方式,也能增进彼此的好感度。
我大学毕业后来北京一直待到现在,其实出去溜达的机会很少。此番出行,也慢慢让我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古语还真是颇有道理的。希望以后能抽出一些时间,能到全国各地去走走,熟悉熟悉名山大川,小村乡寨的多番美妙之处。
2、学习十分重要,对于偏远山区的寒门学子们尤甚。很多年前其实在传《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引发了很多人的议论。试想一下,对于出身农村寒门的人来说,不读书的话,男孩子只能去南方的工厂拧螺丝了(现在AI在批量替代基础性工作,一些产业也去越南等国家了,以后打螺丝都得出国),女孩子则只能早早嫁人,了却父母心愿。
但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有好的学习成绩自然能进985、211和双一流的大门,进了大门也自然有学不完的新知识。比如如何和宿舍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去处理好关系,如何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并不断打磨之,如何去处理男女朋友关系等……等毕业后硕士博士深造出来,不管是进入企业、事业编制,还是自己创业,身边都会多一层关系——校友。校友虽然很多时候没有什么用,但就像第一点提到的“我熟悉你的家乡”一个道理,咱俩一个学校出来的,其实就已经无形中拉近了不少关系。
要是学习成绩更出色,是某个中学的高考状元,某个县(市)的高考状元,那对于以后出仕、进商海都是一个很大的标签。这个标签,就是快速建立信任关系的背书。毕竟状元永远是稀缺的。
所以,能好好学习就一定好好学习。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仍然是跨过龙门的第一道坎。
3、强化自己的某一个标签。如果学习成绩不好,运动能力也不出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众脸,放在人海里就消失的人来说,无论如何也得给自己打造一个标签出来。以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行业远远不止三百六了。
比如有些标签,“喝白酒两斤没事”、“很能攒人,是个带头大哥”、“毛笔字写得特别好”……等等。学习成绩不好,不一定代表其他事儿做不好。当然能搞好学习,就一定要搞好学习。
所以,尝试找到自己擅长的技能或能力,然后尝试通过互联网或者圈子去慢慢放大。
4、先予后取。如果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普通人,尽量去做“先予后取”的事儿,尽自己的努力尝试去帮助别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有句“朋友多了路好走”在这个金钱社会里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经济大环境不好,更是放大了这种质疑。
作为普通的个体来说,如果不去帮助别人,别人又为什么来帮助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遇到麻烦和困难的时候。在云南时听到一句“人一旦大方,就有做不完的生意”的话,值得我们仔细琢磨。
5、大方需要钱,大多数人的钱是攒出来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攒钱是维持生活、缓解焦虑和财务自由的唯一途径。攒钱和薪资水平有关,但不完全绝对。如果能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开始攒钱,到六十岁退休,肯定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果再懂一些投资知识,那金额可能会更高。(攒钱的同时,也要给大方留出一些钱来)。
但要攒钱,肯定要尝试去记账。现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的记账工具都可以尝试使用,最关键的是记账后按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去分析,哪里的钱不该花,哪里的钱花多了,然后对接下来的开支做出警示等,以辅助完成攒钱计划。
当然,攒钱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如果可以,现在就开始吧。
6、没必要攀比。攀比和对比不一样,对比是我这个工作干了三年,薪资还是2W,别人和我一样的履历,干了两年薪资就过2W了。这时候,我就需要找找原因了,看看他哪里比我强了,然后寻找解决办法,争取让自己的薪资也能快速增长。而攀比是,他进来两年能挣2W凭什么,是不是公司把我边缘化了,不去想解决办法而是陷入胡思乱想的焦虑中,既反噬了自己也影响了和公司的关系。
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个不同从我们降生时候的长相、家庭背景等已经分道扬镳了,更不用说每天都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见识和眼界也自然不同,时间一长在日后工作中的细节处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所以,尽可能去接受现在的自己,如果有不满的地方那就尝试去改变。让自己永远处在上进的变化中。
7、抽烟、喝酒没什么不好,只不过要适量。我最佩服的一种人是,“想做什么就去做,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人。想玩会游戏就去玩,不想玩游戏了能立马放下游戏机,去澳门进了赌场输了不玩了就从局里出来的人,这些人都是十分自律的人,也都是狠人。
想抽烟就抽烟,想喝酒找几个朋友一起喝点,这没什么不好。只是如果喝酒了就别开车,别说胡话,睡一觉就好了。
有人还说,喝可乐不好,瞧见巴菲特老爷子天天喝可乐,人都九十多岁高龄了么?适可而止,适量就好。懂得控制才是最好的自律。
8、酒场上,尽量少数话。有人说人出生前几年在学说话,学会说话了之后却要用余生的几十年去学会少说话,学会闭嘴。话一说就多,一多就错。
尤其是对于酒场上的年轻人,喝酒是必须的环节,说话也是必须的环节,这就需要沟通的艺术。有人口吐莲花,一说停不下来,有人简短几句就给对方建立起了良好的印象。
年轻人该练一练白酒的酒量,也更应该练习酒场上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当然,诸如排座位等一些礼仪性的知识,不是糟粕,真的是几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要信。
9、很多人都怕中年危机,但其实解决中年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进入到能够依靠社会资源来体现自己社会价值的工作中去。比如老师、医生等。一个县城里重点中学的老师、三甲医院一个做手术的医生,他们的社会资源随着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不断增长,而在大厂里的程序员(如果做不到高管管理层),本质上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只能靠着年轻活力、身体健康挣钱,比拼社会资源是远远比不过医生、老师的。
想一想,是不是老师、医生们根本就不存在中年危机。
10、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还有10多亿人,他们的生活舒适度其实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打工的人高多了。尤其是县城“婆罗门”、“烟草公司”们,每天就是开开车去上班聊聊天、喝喝茶,刷刷新闻,但薪资水平在当地却是首屈一指的。
看看身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的我们,要买车买房安家落户,压力非常大。如果不依靠家中父母“掏空六个口袋”,没几个年轻人能“三十而立”。
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倒也不必羡慕。毕竟,如今的小县城里早已经阶层固化,各关键岗位已经世袭罔替了。只有跑到大城市里,才有可能突破原本的那个阶层,虽然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好在还有一丁点儿的可能性。试想,谁不是为了日后生活的那么一丁点儿可能性而拼搏着呢?
……
以上就是我云南行的一些思考,有些想法可能早就形成了,但此番行动毫无疑问加深了这种认知。十大反思不一定完全都对,但对目前的我来说,确实是有用的。
感谢您读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