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真会下场参战?知道一战法国换了多少内阁总理吗?俄罗斯战争走向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执行施里芬计划,准备采取类似闪电战方式,入侵比利时后,再迅速击败法国。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法国主要在西线同德国作战。
但同属协约国的英国,一战初期中期,却出工不出力,只派少量军队协同作战,没有跟法国全力诚意合作。
战时海军大臣丘吉尔也承认英国当时没认真和法国协同作战。
法国在前线打得非常艰难,承担了战争主要压力。
1915年联军几次对德战役,都惨遭失败。
前线失利的直接后果是,1916年12月12日,法军总司令被迫下台。
1917年,法国军队厌战情绪明显,法国国内政局也十分不稳。
刚开始法国参战时,内阁民意支持度很高,全国掀起了参战热潮。
但,法国在前线的失利,尤其是前线主要靠法国在打,而英国却敷衍合作,不积极,这使得法国严重不满。
既然如此,那法国还打什么?直接跟德国等同盟国那边进行和谈,缔结和平条约,不好吗?
这样法国也能摆脱战争困境,德国要争霸去跟英国、俄国等协约国他们争去吧。
这种呼声越来越高。
1916年5月,法国似乎对战胜的信心严重不足,容忍接受和谈结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1917年上半年前线的失败,导致法国当时的内阁分裂。
激进派认为为何要以牺牲法国为代价去坚持参战呢?应该跟交战国去谈判,谋求和平,走出战争阴影。
民众反战声势也很大。
反战情绪也严重影响到了法国军队中。
部分士兵甚至拒绝前往前线,跟民众一起反战。
工人罢工浪潮更是高涨。
1917年6月的罢工人数远远超过1916年罢工的总人数。
1917年5月,居然有不少士兵从阵地,赶去巴黎援助罢工的民众。
1917年,当时法国总统明显感知到前线战况不佳导致国内反对形势不断高涨,甚至他外出都可能会被人往他乘坐的火车扔石头。
1916年12月到1917年3月,短短不到一年,法国内阁总理接连更换了三个,政局严重动荡不稳。

1917年英国真正全力投入重兵270万参战,并且积极切实援助法国。
美国也加入协约国,正式参战。
法国和英国等协约国联军真正诚心合作作战。
法国总统得以强硬起来,重组内阁,继续参战。
最后在1918年,法国等协约国才终于打败了德国,取得了一战胜利。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