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法国好说歹说拉拢了俄罗斯帝国加入了协约国,共同抗击德国为主的同盟国。
虽说同属协约国阵营,宏观大事基本保持一致,但各国之间的矛盾问题,不会凭空消失。
以英国和俄国为例。
战前,英国和俄国在中亚等地区的利益冲突非常激烈。
一战战场上,两国合作还是继续保持的。
上了战场,参战了,没法随随便便结束。
但在战场外,英国和俄国仍然斗争不断,多次博弈,关系并不是那么十分稳定,只是没有上升到两国战争高度而已。
大概就是那种“斗而不破”的状态。
俄国在一战前,国内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都比较严重,局势已恶化的比较厉害,革命隐患重重。
1915年,俄军遭受德国的重创,但英国居然没有按照约定援助俄国。
俄国很生气,很不满。
英国这种敷衍怠慢的态度,不仅仅是针对俄国。
在法国一战初期,法国一直是前线对德国的交战主力方。
英国只派出少量兵力援助法国,双方还分开指挥作战。
法国对英国这种“旁观者”的态度和作风也严重不满。
大家难道不都是协约国?也就英国本土在欧洲大陆之外。
1916年,英国和俄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俄国前线的失利更引发国内局势的恶化。
俄国不少人呼吁俄国和德国谈判签署协议。
德国当时正两面作战呢,对法国,还要对俄罗斯,已经很吃力了。
于是德国再次提出跟俄国签署同盟协议。
德国在一战战前,其实已多次劝说俄国跟他签署同盟协议,只是最终英法完成跟俄国结盟了。
而且,那个时候,法国国内对前线失利和英国合作不诚心也很不满,反战情绪高涨。
英国赶紧派高层代表团去俄国安抚,稳定英国和俄国的盟国合作关系。
沙皇俄国对英国经济依赖性很强,希望英国继续提供长期贷款。
但英国只希望短期贷款,还要黄金担保。
俄国肯定不满了。
俄国在一战开始后的两年,损失巨大,超过英国和法国,财政赤字非常严重,国内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反战势力越来越大,军队士气也很低落,国内状况已恶化的不行了。
可以说,俄国那个时候其实已到了沙皇俄罗斯帝国崩溃的前夕了,革命起义风潮已此起彼伏,越来越强烈。
1916年6月,俄国和德国会晤沟通,彼此说要发展俄德伙伴关系。
本质上还是想吓一吓英国,获得更多援助支持,争取更多利益。
此后,英国跟俄国说希望英国和俄国继续共同对抗德国,也愿意改善两国外交关系,创立俄国和英国伙伴关系。
1916年12月,英国和俄国签署了财政帮扶协议,巩固两国伙伴关系。
到一战后期,在俄国陆续爆发革命后,英国依旧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密切沟通,提供资金援助等,让继续参加一战,别退出战场。
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新建立的苏维埃俄国跟德国签署了协议,最终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