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明末后金军队,满万不可敌。
有人说,明朝军队,满饷不可敌。
到了清朝中后期,清军战斗力却严重下滑。
清朝常备军,算起来,大概有25万的八旗兵,再加上66万的绿营兵。
八旗兵直接隶属清朝皇帝指挥调遣,最受皇帝信任,是一支常备的机动的威慑力量。毕竟在清朝,是满人在统治,满汉有别,防汉为上。“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绿营兵,实际就是清朝在入关统一过程中,将收编的那些明军和其它汉兵,按照明朝旧制,整合组建而成的。但绿营兵的军官可不限于汉人担任,满人同样可以。
1796年,嘉庆初年,在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等地爆发白莲教起义。
各地八旗兵和绿营兵一起围剿,多次打败仗,溃不成军。
直到后来,朝廷无奈之下雇募了大量乡勇,饥民、游民、市井之徒等,才得以在1804年剿灭白莲教起义。
光平定白莲教起义,朝廷就消耗白银上亿两。
这些临时性的乡勇,从军之后,被放在打仗最前面。
他们既拿饷银,也在战争中杀人劫掠,可不都是善茬。
有了白莲教起义的教训,在往后,朝廷在战时雇佣招募乡勇就成为一种常规。
给点钱,就能上阵杀敌,阵亡还不用上报。
常备军如此虚弱的战斗力,如何对付得了大规模起义?如何国防?
但就这样的战斗力,每年却要支出2000多万两饷银。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对外国军队,清军战斗力更是不行。
英军大概出动了2万人。
清朝朝廷从各省调集驻军10多万人,军费耗费2000多万两白银,结果却没有打过一次大的胜仗。
朝廷后来还是不得不紧急在沿海各省征召乡勇,在水陆设防,光来自湖北湖南的乡勇就有5万左右。
在武器方面,清军的武器已比较陈旧了,技术水平都落后时代,大体还停留在明朝水平。
平时所使用的兵器,以传统的冷兵器为主,加上明朝所遗留下来的火器。
而火器的形制也基本沿袭明朝,技术没怎么发展突破,大多使用旧炮。
在鸦片战争期间,一种叫抬枪的重型鸟枪,开始制作应用。
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这种抬枪对太平军有较大的威慑力。
有人就评价说,总体而言,清朝枪械还停留在明朝末年的形制和质量水平。
至于明朝末年,曾经一度出现的那些先进火器,则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用以及继续研发,中国火器发展停滞了相当长的时间。
有人说,停滞了200年。
而外国的火器早已更新换代多少年了。
道光皇帝也曾检阅京师八旗火器营,据说集合了火器精华,结果大失所望。
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时候,有些清军趁战争作恶多端,随路淫掠,沿途老百姓逃难躲避,并不是畏惧太平军,是害怕清军。
大量清军还吸食鸦片。比如在常州金坛县攻防战中,清军自备的鸦片用完了,就让老百姓献,没有就去老百姓家里搜,拷问贩卖鸦片的人。
清军理由是,没鸦片,可无力战守。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