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需要兵力的。
那兵来自哪里?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是怎么征兵的呢?
1、在夏商周时候
那还是奴隶社会阶段。
在商朝和周朝时,贵族和平民都有从军作战义务,关键是还得自备武器。
按理说,主人都出战了,奴隶还能躲在后面幸免?
但在那个时候,奴隶禁止掌握武器,而且作战这种光荣的特权,岂能给到奴隶?
除非是实在没有办法,包括快要被灭国了,才可能让奴隶跟随出战。
那个时候,乘战车的甲士还是平民当步兵,那都是武士。
就算是商朝大王出征,每次也不过几千兵力。
那时战争规模其实也不大,因为毕竟没那么多人,哪像战国时动不动十万二十万军马。
据说人数最多的,估计就是商朝中兴君主武丁,三个月连续跟敌方作战,兵力达到2万多人。
到了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兵力大概是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
西周时,大概每四户人家出一个人从军。
2、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天子虚弱,各诸侯国开启了大争之世。
春秋时,估计大规模作战一般也就是三万人上下。
因为春秋时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兵力三万人,就称霸天下。
在著名的城濮之战,晋楚争霸,晋国倾国之兵出战,大概也就5万多点人。
这个时期,国家人口大部分是农民,二十岁就成年了,也是征兵的对象。
战国时期,各国军队动不动十几万,秦楚两国甚至更夸张,带甲百万。
这些肯定都有虚夸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当时各国人口没有那么夸张。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常备军,这是作战主力,比如魏武卒。
一般出战时候,常备军再加上临时征兵而来的队伍。
在战争频繁紧急的时候,有时也会征调妇女参军守城等。
比如商鞅时候的秦国,守城有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劳弱者为一军。
秦国男的十五岁就要服兵役了。
3、到了秦汉以及南北朝时期
主要似征兵为主,当然,常备军肯定是有的。
汉代征兵年龄,二十三岁,服兵役两年;五十六岁就算衰老,可以免除兵役,成为庶民,回家种田去了。
当然还有募兵,就是临时招募士兵了。
三国时候,各个地盘不稳定,征兵够呛,于是募兵成为标配主流了。
与此同时,三国曹操那边也开始出现了世代从军的“世兵”制,也就是这户人家世代为军户,有出人从军的义务。
4、南北朝末期到唐朝
府兵制成为主流。
年龄在20-60的男丁都需要入伍从军,平时在家生产,农闲的时候训练。然后朝廷从这些人当从挑选作为府兵,另行继续训练,或戍边或出征,战争结束再回家。
关键是还得自带武器、装备和出征粮食。
到了唐朝中晚期,又开始募兵制。
5、到了宋代
募兵制是主流。
朝廷核心军队是禁军,这些是常备军,也是职业军人,但不是世兵制。
6、到辽代、金代、元代
这些少数民族证券,基本是世兵制,有专门的军户。
7、到了明代
初期是世兵制,屯田+出征。但明朝中期后,募兵制有成为主流,全国军队分京营和卫军。前者是京师禁军,后者是各地卫所的地方军。
8、到了清朝
设立有八旗兵和绿营兵。八旗兵在初期,八旗子弟,人尽为兵。后期,八旗兵基本没多少战斗力了。绿营兵,其实就清朝入关统一过程中,投降的那些明军和招募的汉兵按明朝旧制重新整顿组建的军队。
清朝后期,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队主力是湘军,是招募而来的乡勇。清朝末期的新军,是从绿营兵中挑选出来的。
从上面大概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军队来源主要靠募兵制,世兵制也存在较长时间。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