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国,大概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海国家。
1403-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远航南海至印度洋周边,共去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沿途十万多里路。
郑和船队非常庞大,船舰大概有200艘,其中大型宝船有60多艘,军队士兵有27000多人。
下一次西洋,往返一次,大概得两三年。
如此庞大舰队,如此遥远距离,郑和船队怎么补给,怎么休整,怎么维修,怎么安全航行,怎么顺利返航?
那作为后勤保障基地和战略支撑点的海外基地就必不可少了。
浩瀚海洋,沿途有不断的基地,才能走的更远。
目前看下来,郑和下西洋,有几个重要的海外基地。
这几个重要基地,成为郑和船队后勤保障基地、交通和贸易中心、转运中转站、物资集散地、分派船队始发地和集合点。
1、占城国的占城贸易基地
大概在现在越南南部沿海地区。
郑和七下西洋,基本是始发必经的第一个港口,也是返回明朝最后休整的基地。
出,经过这里;回,也经过这里。
这个地方,从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开十二帆,顺风的话,十昼夜就能到这里。
郑和每次在这里,都有明朝交趾官员大批后勤保障人员提供支援。
2、满剌加和苏门答剌官厂基地。
满剌加在马六甲海峡东岸。马六甲海峡是咽喉要道。
郑和下西洋,在这里设立“官厂”,大概是一个搭建的大本营,物资集散地,以此分派各路船队朝周边沿岸出发,完成任务后回这里集合。
苏门答剌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也是一个交通要道。
郑和船队也会在这里设立“官厂”,进行中转。
3、旧港
旧港在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巨港,也是一个周边国家贸易中心。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这里匡扶正义,清剿了海盗势力,设旧港宣慰使司,让当地华人领袖当宣慰使。
这里也是重要的中转基地。
4、锡兰和古里船队基地
锡兰就是斯里兰卡,也是很重要的交通要道。
郑和船队把这里作为物资中转站,这也是每次下西洋的必经之地。
古里,这是古印度西洋海岸一个国家,也是郑和船队分派船队去周边各国的集散地。
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
1403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而那个时候,后来先后称霸全球海洋的西欧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还蜷缩伊比利亚半岛。
英国更没有实际参与15-16世纪的航海活动。
明朝郑和下西洋,充分彰显中华民族崇尚和平、亲仁善邻的理念。
这跟后来几十年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美国等欧美国家,航海的目的在于掠夺、扩张和殖民侵略,完全不同。
比如,郑和七过马六甲海峡,每次都没派兵驻扎控制。
这可是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咽喉通道啊。
战略意义堪比霍尔木兹海峡、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如果按葡萄牙这些欧美国家的殖民侵略秉性,第一天发现,就第一时间派兵攻打控制,此后当个山大王,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事实上,后来西方殖民国家就是这么干的。
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就率先占领马六甲港,垄断东西贸易,控制交通。
100多年后,荷兰武力夺了过来,继续霸占马六甲海峡,垄断东西贸易,控制交通。
再后来,其他西方殖民者又相互战争,争夺这里。
自从西方殖民者到达亚非地区之后,有哪一片土地逃过他们殖民侵略的魔爪?
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略本性。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