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士大夫的“粗茶淡饭”,你以为是老百姓吃的那样?




“来来来,都坐,随便吃点,粗茶淡饭,没什么好招待的,别介意……”
古装或历史电视剧里,文人墨客、士大夫请客吃饭,饭桌上的这类客套话,耳熟吧?
明明很精致丰盛的一桌饭菜,偏偏被说成“粗茶淡饭”,搞得似乎很接地气。
贫苦老百姓说粗茶淡饭,文人士大夫也说粗茶淡饭,大家都说的是粗茶淡饭四个字。乍一听,那应该就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标准呗,似乎士大夫与民共苦。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
普通老百姓要是能吃得起士大夫们那样的饭菜,那万恶的封建社会还是万恶吗?

什么是粗茶淡饭,顾名思义就是粗糙的茶水,味道一般般的饭菜。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这是春秋战国时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贫贱穷苦时的粗茶淡饭。
“断齑画粥”,说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贫困时的粗茶淡饭。
他年少读书,获科举功名之前,非常贫苦,只能把一碗粥分成四份,早晚分吃,把腌菜分成几十小份,连吃了三年。
贫苦老百姓的粗茶淡饭里,会有明前茶、龙井茶、雨花茶?有东坡红烧肉,鲜笋鲥鱼,鲈鱼脍等?显然,基本不可能。
但是,士大夫的粗茶淡饭里有。
贫苦老百姓要耕田,砍柴,要服差役,要纳粮,要交各种苛捐杂税……
而士大夫阶层,有俸禄,不用差役,不用纳粮,享受各种免税,有仆役,有丫鬟,有书童……
士大夫与贫苦老百姓,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两者身份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士大夫阶层所说的粗茶淡饭,不是贫困老百姓的那种匮乏的物质生活,更不是挣扎在基本温饱线的那种水平。当然也并非一些特权阶层的奢侈腐化,山珍海味,饕餮盛宴。

粗茶淡饭在北宋文人士大夫之间最为盛行,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比如苏轼,美食大家,吃过很多美食,留下很多美食做法和诗词。他研制了红烧肉,吃得不亦乐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宋代猪肉一斤大概80文钱,折合80元左右。他又常吃芦蒿炖河豚,甚至用牛酥煎落蕊,也就是落下的牡丹花瓣。
比如陆游,去南市买酒,去东门买猪大骨用酱炖。他也吃鱼蟹,不过觉得蒸鸡最有名,白鹅最好烤着吃,放点辣椒。
又比如黄庭坚的饮食,要求仆役“晨入庖舍,涤鎗瀹釜,料简蔬茹,留精黜粗。脔肉法欲方,鱠鱼法欲长。”这要没有火候功底,可真做不了。
可以说,文人士大夫们的粗茶淡饭,其实食物很丰富,精简雅致,简约不简单。士大夫的官职、地位、功名、名望、财富、阶层等,也不允许他们自降“身份和地位”。
文人士大夫们之所以说粗茶淡饭,实际上,更多反映文人精英阶层圈内的一种精神追求。
核心是不要过于看重物质欲望,精简但雅致,知足常乐,不过于铺张浪费,在道德与物质欲望之间寻找平衡点,吃得不错,但也不太过分,适当节俭,实现内心平和,不会过于内疚,被他人道德谴责。就像苏轼说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哦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诗意初夏】公众号主页
目前微信推送机制有所改版
为避免错过最新文章推送
请将“诗意初夏”设置为星标关注
这样能更及时接收最新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