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历史上,瑞典、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等早期都是大国,强国。
瑞典和波兰更曾经是波罗的海强国,瑞典更曾经称霸波罗的海一百多年。
但当他们衰落下去,再想崛起,再想复兴,那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特别是波兰,更是典型。
01
当蒙古大军攻陷基辅罗斯(俄罗斯历史早期国家)首都基辅,基辅罗斯东北部陷入蒙古金帐汗国200多年的统治时,基辅罗斯的西南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区)却落入了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的殖民统治。
13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崛起。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就一直压制着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公国跟波兰等有和平,也有战争,但似乎战争居多。
从地缘角度来说,波兰是俄国西进的桥头堡,也是普鲁士和奥地利阻挡俄国西进的缓冲地带。
而且,波兰信仰天主教,俄国信仰东正教,宗教冲突不可避免。
16-17世纪,俄国和波兰长期交战,波兰多次攻打俄国。
但在1654年开始的13年俄波战争,双方为争夺乌克兰东岸地区而大战,战争发起方波兰,最后战败了。
此后,双方处于均势状态。
但1700-1721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动北方战争,最后获得胜利,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跻身欧洲强国。
此后,俄国就处于优势地位,波兰就处于劣势地位了。
02
除了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都对波兰垂涎欲滴,想对已衰弱下去的波兰下手。
但对波兰来说,俄国依旧是最大的威胁。
普鲁士因为相对弱于波兰,就跟俄国和奥地利说,大家一起瓜分波兰吧。
当时俄国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忙着跟土耳其抢黑海出海口,奥地利刚经历了王朝内斗,国内状况还不稳定,只想先安内。
1763年,波兰国王去世,俄国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通过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成功扶持了波尼亚托夫继任波兰国王。
结果呢,这个波尼亚托夫继任波兰国王后,决定对波兰大改革,首先要把导致波兰衰落的自由否定权和自由选王制改掉。
这两个制度弊端太大了,议案得所有议员同意才行,任何一个议员都可以一票否决,这就导致很多议案,根本没法通过,更别说执行了。波兰的中央政府还有啥用?
而且波兰国王竟然国内国外候选人都可以参选,简直让外国势力得以合法的干涉啊。
其次,波尼亚托夫国王还对波兰其他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扩充军队,发展工商业,维护国家独立等等。
这简直是要复兴波兰,让波兰再次强大的啊。
波兰这种改革,引起了俄国等国的不满。
于是,1765年,俄国和普鲁士借口“异教徒问题”,要求波兰实现非天主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权利平等。
天主教的波兰怎么会同意东正教的俄国他们这种要求呢?
果然,波兰拒绝了。
03
于是,1767年,俄国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派军攻入波兰。
波兰军民奋起分抗,波兰还和土耳其结盟,土耳其对俄国宣战。
就这样,大战连连。
至于普鲁士和奥地利,也担心俄军如果真的全胜,占领波兰,独吞波兰,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于是联合向俄国施压。
奥地利甚至还和土耳其缔结军事化同盟。
当普鲁士再次跟俄国提出瓜分兼并波兰的建议后,俄国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就同意了。
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在俄国的圣彼得堡签署了第一次瓜分波兰条约,瓜分了波兰部分地区,其中俄国分得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普鲁士分得3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奥地利分得8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随后,三国对外联合声明,声称这样做,是为了恢复波兰的和平和安宁。
1773年,波兰议会被迫批准了条约。
这一次对波兰的瓜分,俄国国际地位再次飙升。
04
此后, 波兰国内又发生了很多事情,特别是想摆脱俄国的控制,想独立,想更好的发展。
波兰宣称要“保卫民族疆域、国家完整、重获主权和奠定普遍的自由”,还颁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波兰的独立和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三宪法》等等。这些被俄国等认为属于严重威胁他们利益的行为。
此后,1793年,俄国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了波兰。
1795年,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第三次瓜分了波兰。
有着七八百年历史的波兰,就由此灭国。
在这三次瓜分波兰中,俄国是主力军,对波兰的战争和起义的镇压,也是最为积极和卖力,也获得了最大的瓜分利益。
俄国大概获得了62%的波兰领土,大概46平方公里;
普鲁士大概获得了20%的波兰领土,大概14万平方公里;
奥地利大概获得了18%的波兰领土,大概12万平方公里。
此后,波兰进行了长期的民族独立运动,起义接连不断。
大概1918年,波兰才得以复国。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