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战场!俄罗斯狡诈多变的外交,更要提防



有句名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俄国在对外扩张之中,也充分利用了外交手段,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

01
16世纪后的几百年,欧洲风起云涌,各国争霸,此起彼伏。
但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真正能独霸天下。
对于俄国而言,同样无法真正独霸欧洲,更何况,早期的俄国,还是只是欧洲东部边缘的一个国家而言,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实在没多少大国真正关注。
俄国面积广袤,战略纵深极大,俄国或许从自己角度而言可能跟其他国家没有共同利益,但其他国家从自身角度而言,跟俄国还是有共同利益可寻的。
在俄国历代沙皇统治期间,俄国对外政策或外交手段,很多时候极大的帮助了本国谋取了更多的利益。
俄国大概更偏向实用主义的外交手段,不那么矫情。
俄国或者与其他国家结成对自己有利的联盟,或者防止其他国家结盟对自己不利的联盟,或者相互制衡……
如果时机合适,有利于自己目的的达成,那么俄国会积极行动,如果发现自己实力不够,俄国又能大体上忍受住诱惑,转头离去。
俄国跟很多国家或明或暗的结盟,有些公开结盟,有些秘密结盟……
但是当俄国发现原来盟友关系不利于自己新阶段的目的实现,那就会废了之前盟友关系,……
现在是盟友,后续就可能是敌人,具体得看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02
俄国的这种高超和实用的外交手段,在几场关键性战争中,体现的特别明显。
比如,16世纪中叶,俄国沙皇伊凡雷帝发动立窝尼亚战争,目的是为了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俄国其实在战争的初期,利用欧洲各国的矛盾,结盟与反结盟,已夺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很多地区,但后期基于沙皇过于贪心,想独吞整个立窝尼亚地区,导致其他国家不满,最后长达25年的战争,俄国战败,失去了所有的立窝尼亚地区。
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起北方战争,依旧是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彼得一世充分展示了高超的对外手段和技巧,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国际形势。
当欧洲大国都在忙于西班牙王维继承问题时,彼得一世果断放弃夺取黑海出海口的打算,转而去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彼得一世所建立的北方同盟,瓦解,然后再建立,后续扩大。彼得一世在其中采取了各种手段,包给与盟国赞助、扶持别人登上波兰王位、分割占领地区给盟国等等方式,成功的利用盟国共同攻击当时最大的战争对手瑞典,最后经过21年战争,俄国最终打败了瑞典,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到了18世纪中后期,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时,在吞并克里米亚汗国、三次瓜分波兰、俄土战争、夺取黑海出海口等方面,在欧洲各国之间纵横捭阖,充分利用英法七年战争、北美洲独立战争英国无法抽身等国际形势和各国之间矛盾,进而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即便在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上台后,俄国虽然迫于法国更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有所“屈服”,但俄国依旧通过外交手段,依然在面对拿破仑时候,在地缘政治上,有所斩获,比如得到了芬兰。
而在远东地区,俄国并没有参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但俄国依旧通过武力逼迫+外交胁迫手段强迫中国清朝签署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掠夺了中国大量领土。
可以说,在战争手段之外,俄国通过实用外交手段,也给俄国带来巨大正面作用和效果、利益。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