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需要支付对日本巨额赔款,但实在没钱。
尤其是第一期5000万两白银,迫在眉睫。
清政府想提高关税以自筹赔款,但英国把持着中国海关,不同意。
于是,清政府只好举外债,最开始向英国法国和德国借款。
这三个国家随即准备组成银行团来对清政府联合贷款。
1895年4月,俄罗斯从德国得知清政府在向他们借款后,十分愤怒,觉得自己被清政府“冷落”。
随后,俄罗斯就对清政府说,听说你们要借款赔偿日本,我们财政部早就筹划好了好的办法,对你们还是有很有帮助的,就等你们来商量询问呢。怎么现在,听说你们反而去跟英国借款,我们俄罗斯实在太惊讶了。因为英国在“干涉还辽”中没出力啊,当时英国还不同意跟俄罗斯以及德国和法国一起施压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呢。
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正式说放弃辽东半岛,所以清政府担心俄罗斯不继续施压日本,只好同意也跟俄罗斯沟通借款问题。
俄罗斯最开始对法国建议双方共同组建银行团的建议不感兴趣,他要的是独揽借款。
此后,在俄罗斯的压力下,清政府放弃向英国借款。
俄罗斯说已经让财政部筹备巨款,一万两白银。
对于这个借款金额,清政府说就先借5000万两白银,本利用关税担保,户部盖印,按期拨还,还说法国和德国都愿意借款,也需要分他们一定份额。
俄罗斯回复说,换种借款办法吧,改荐银行承办,海关做押,关款不敷,由俄罗斯国家来担保。至于借款金额,清政府得借10000万两,不能减。
清政府说,德国和法国也需要分借款份额,让俄罗斯减少借款金额。
俄罗斯十分强硬,就是不减,还威胁说,减少借款金额有悖沙皇“筹退日兵本意”,如果分别借款,那干脆就别借了,你们自己搞定。
俄罗斯说由俄罗斯国家进行担保,实际上意图对清政府从政治和经济上进行一定控制,“使中国处于依赖俄罗斯的状态”。
俄罗斯财政大臣甚至以退为进,说,俄罗斯其实“根本无意参加这一贷款”。
俄罗斯非得借给中国一万两白银,俄罗斯有这个实力吗?
根本没有。
俄罗斯国内经济和财政本就不好,俄罗斯自己国内就从法国借了很多外债。
俄罗斯和法国互相勾结,排斥英国和德国参与贷款。
英国和德国当然相当不满了,德国更是说,他在“干涉还辽”上也是有功的,怎么就把德国排除在外,让俄罗斯和法国包办了这次借款呢?
英国更是提醒清政府,要警惕俄罗斯对贷款担保的意图以及背后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时清政府对以俄罗斯国家担保这个问题也有所注意,总理衙门就认为,这样有失体面,从没有他国国家作为代保的,如果担保借款,那不是会逐渐演化成保护国事吗?那会不会隐含着,清朝中国成了受保护国,需要俄罗斯保护?
因此还是让取消俄罗斯国家担保这条,让俄罗斯另外想办法。
但俄罗斯依旧很强硬,说“请中国勿信妒忌造谣”,不考虑中国意见,也不取消那一条。
这个时候,李鸿章出面了,说向俄罗斯和法国借款“应请速成,于公法国体,均无所碍”。
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没有责任吗?
在俄罗斯和法国的压力之下,清政府终于退让,签署了《四厘借款合同》。
另外,俄罗斯和法国还强迫清政府同时签署了另一个声明文件。
由此,俄罗斯对清政府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强化,清政府进一步依赖俄罗斯。
俄罗斯财政界对这个贷款那是相当的高兴,他们认为俄罗斯在远东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