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
更早时候,尼德兰(荷兰)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
而那个时候的俄罗斯大概在陆地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那些国家。
时间越长,双方差距越大。
01
早在俄罗斯还处于蒙古金帐汗国统治时,西欧已爆发了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
等俄罗斯摆脱蒙古统治,走上自己发展道路,结果西欧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又快要结束了。
16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继位时候,俄罗斯依旧封建农奴制度。
俄罗斯大不多居民大抵都是农奴,没有人身自由,被限制在土地上。
那个时候,如果俄罗斯不再改革,那么俄罗斯还能否长期存续?
彼得一世亲政几年后,大概在1697年带着庞大使团西欧考察访问学习,去了英国等不少国家,旁听英国议会,学习技术知识等等。
大概一年多后,沙皇彼得一世回国后,开始大规模西化改革,走欧化的道路。
彼得一世对改革的规划是,1700年开始7年左右为积蓄力量阶段,再7年是俄罗斯荣耀兴盛阶段,后7年,也就是到1721年建立一个良好秩序的阶段。
在对地方行政机构方面,沙皇彼得一世借鉴了西欧做法,在莫斯科成立了市政院(市政厅),莫斯科的大商人可以参加市政厅,其他地方则建立了地方自治署,当地商人和其他实名可以选举代表,参加地方自治署。
这大概是因为俄罗斯那个时候城市越来越重要,商人和手工业人员越来越多了。
莫斯科市政厅和各地的地方自治署可以说是管理市民的机构,大概属于市政自治性质,因此不从属于当时行政长官,更不受由中央衙门机构管辖。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商人和城市的工商居民能够团结在一起。
不过1708年左右省市改革后,各地的自治机构便纳入了省行政机关管理。
1720年,新的首都圣彼得波也成立了市政总局,其各个他城市成立了市政局。
圣彼得堡的市政总局类似莫斯科时代的市政厅,各城市的市政机构直接隶属市政总局。
02
在城市居民方面,沙皇彼得一世同样大为改革。
根据市政总局的规定,城市居民被分为两种公民,一种“正规”公民和“非正规”公民。而正规公民还被细分为两种等级。
第一等级的正规公民包括大商人和工业家属。
第二等级的正规公民包括小商人和有生产资料的手工业者。
正规公民可以说是城市中的富裕阶层,他们可以参加市政机构的选举,因为有选举权。
当然这个等级的公民之间,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最重要的就是财产差别。
财产多的,富人,自然社会地位更高。
除了这两个等级的正规公民外,其他城市居民被列为非正规公民。
非正规公民属于“下等”公民,大抵算是城镇居民的最底层了。
非正规公民是无权参加市政机构的选举的,没有选举权。
这样一来,对于市政机构的选举来说,实际就是正规公民里的两个等级的较量,彼此争权夺利。
沙皇彼得一帝很自然的支持大商人和工业家,尽量让他们选中的代表进入市政机构,这样能跟更好的发展工商业。
市政总局和市政局是征收直接税和间接税的主要机构,要增加国库收入。
03
对于广袤的疆域,1708年12月份,沙皇彼得一世把全国分为八大省,每个省设立总督一人,掌控当地行政和军事大权。
1719年,俄罗斯再次改革地方行政,把全国分为50个州。
这样,省建制虽然保留,但是省总督被削权,只负责军事,州成为地方主要行政单位,州下面分为若干个区。
这样俄罗斯第一次在全国建立了比较统一的地方行政系统,还在全国建立了十个司法区。
1720年,各城市又建立了市议会,取代之前的地方自治署。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