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9世纪中期英国有个首相有一句名言,他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朋友,也没有什么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所以,不要过于高估你所谓的盟友或者可能的潜在援助,也许最后只是你自己在单打独斗。
01
18世纪初,俄罗斯的沙皇彼得大帝自以为国力强大了,就想跟当时波罗的海霸主强国瑞典大战一场。
结果,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和丹麦、萨克森等全都败北。
尤其是俄罗斯,1700年,4万俄军围攻瑞典的纳尔瓦,结果一直没有攻克,等到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一万瑞军到达战场后,双方爆发了大会战。
结果,俄军惨败,损失了1.7万人。
瑞典很是鄙视俄罗斯和沙皇彼得一世,觉得俄军已被击溃,不堪作为对手,随后就集中精力和瑞军主力,攻打波兰去了。
瑞波战争持续了大概五六年。
等攻破了波兰首都,赶走了波兰国王,扶植了亲瑞典的新国王后,瑞典终于调转兵锋对准俄罗斯了。
但俄罗斯那个时候,已非五六年前的俄罗斯了。
俄罗斯趁瑞典主力在跟波兰大战之际,在波罗的海夺取了不少沿岸地区,尤其是经过10个小时激战,夺取了诺特堡。
沙皇彼得一世还在新夺取的涅瓦河河口建立彼得—保罗要塞,这就是俄罗斯新首都圣彼得堡的前身了。
瑞典此时终于意识到俄国的严重威胁了,决心彻底摧毁俄军主力,并收复被俄罗斯所侵占的领土。
02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对远征俄罗斯想得比较理想化。
他计划亲率瑞军主力,然后在斯摩棱斯克跟列文豪普特率领的增援部队汇合。
下一步就是渠道库尔斯克,再进攻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远征莫斯科途中,遭受到俄军的不断阻击,于是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又决定转到乌克兰地区。
他期望跟乌克兰哥萨克盖特曼(最高统领)马泽帕所率领的哥萨克军队汇合,并期待得到俄罗斯的南部邻国奥斯曼帝国和克里米亚汗国的帮助,再绕道进军莫斯科。
1708年,瑞典军队进入俄罗斯本土,但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并不正面硬抗瑞典主力,而是通过焦土政策,坚壁清野,不给瑞典军队留下任何粮草补给物资。
瑞典长途奔袭,远征,粮草补给成为很大的困难问题,极为狼狈。
沿途东西都被俄罗斯烧光了。
在当时,饥饿一天天严重,粮食很匮乏,士兵大概只能稀粥度日,当地地窖里一滴酒都没有,而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同样很悲惨。
9月末,在列斯纳亚村战役中,列文豪普特率领的瑞军被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的特别军队击溃。瑞军损失了9000人左右,还导致7000车辎重损失了。最后只剩下大概6000人跟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瑞军主力汇合。
大量辎重的损失,导致瑞典士气更低落,急于找到俄军主力,进行决战。
03
1709年4月,瑞军包围了波尔塔瓦,由此双方决战时刻到来了。
当时俄军兵力大概20万,瑞典总兵力大概11万。
波尔塔瓦决战中,俄军投入4.2万兵力,72门大炮,瑞军投入大概3万人,4门大炮。
同时,沙皇彼得一世还重金收买方式导致瑞军将无法得到来自波兰亲瑞派的帮助。
另外,沙皇彼得一世还派出亚速海舰队,威胁奥斯曼帝国,导致奥斯曼帝国在5月不得不禁止本国军队为帮助瑞典去进攻俄罗斯。
当时俄罗斯的天气严寒,瑞典军队无法适应,被冻伤冻死的很多,粮草武器弹药等缺乏。
最后的决战结果可想而知,瑞典大败,阵亡了9000人左右,大多数军官都被俘虏,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也重伤逃亡。
在俄军的不断追击下,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被迫逃入奥斯曼帝国。
而列文豪普特率领的瑞军也被击溃,列文豪普特等将军向俄军投降。
这一场决战,瑞军大概损失2万人。
04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领瑞军主力转到乌克兰这一条线,进军莫斯科,本以为乌克兰人会支持他,尤其他相信那个乌克兰哥萨克盖特曼马泽帕肯定会支持他。
在他印象中,乌克兰不是对俄罗斯心怀不满,要脱离俄罗斯吗?
现在他这个瑞典国王亲率大军来征讨俄罗斯,乌克兰人不应该夹道欢迎,并且跟他们一起共同作战的吗?给他们提供粮草等补给的吗?
结果,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粉碎了。
冬季俄罗斯太严寒了,沙皇彼得一世的坚壁清野导致瑞军根本搞不到足够的补给物资,瑞典的后勤增援又惨遭损失,现在乌克兰又没有大力支持他们,也没有预想的乌克兰会大暴动支持他们对抗俄罗斯。
那个乌克兰哥萨克盖特曼马泽帕也没率领哥萨克军队协同他们作战。
在乌克兰人看来,他们担心,帮助瑞典军队击败俄罗斯,然后呢?他们能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吗?会不会又像之前那样?
此前在波兰的残酷统治下,俄罗斯攻打波兰,他们脱离了波兰,然后进入俄罗斯统治,那现在又帮瑞军攻打俄罗斯,然后会不会大概率又进入瑞典的统治之下?
那岂不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