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美国下场?欧洲战争跟美国有1毛钱关系?



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国大概非常认可这一条经典的国际关系名言。
没有足够的利益,还想让美国下场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际上已成为了世界工厂,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国家,经济最为繁荣的国家。
经历了一战的洗礼,美国民众大概普遍希望和平,比较厌战,很不希望美国政府过多的去参与美国之外的国际事务。
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先管好自己美国国内的事情吧,操那么多心做什么?
而在美国国会中,也有不少的议员也持有这种观点。
这就是美国的“孤立主义”。
在他们看来,一战后,英国主导建立的国联(国际联盟),美国虽然为倡议国之一,但并未最终加入,因为美国国会没有同意。
没有加入国联,美国就脱离世界,不能发展繁荣了吗?
当然不是。
相反,美国依然在20世纪20年代继续繁荣,并且对外交往也成果丰硕。
美国得到高速发展繁荣的同时,却无需承担多重的国际义务,尤其是无需再为欧洲那些国家彼此“勾心斗角”承担过多的责任义务。
这难道不好吗?
为啥非要当“救世主”去帮这帮那,就承担那么多的国际义务?
美国到底图个啥?图霸权?那个时候世界霸主还是大英帝国啊,英国虽然在衰落,德国、日本、苏联等都在快速崛起,欧洲又面临大纷争,但让英国、法国等他们自己去搞定呗。
美国在美洲继续强大,继续繁荣,作壁上观,隔离欧洲亚洲等战争中心地带,难道不好吗?
这种观点或类似这种观点,就大概是美国当时所谓的孤立主义。
这种孤立主义在一战后,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具有很大影响。
这种影响不光是在美国民间,在美国政府内部,同样有较大影响。
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和日本、意大利相继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了战争策略地。
那个时候,国际局势风云突变,高度空前紧张。
欧洲亚洲战争风险继续增大,危险氛围也传递到了美国。
美国政府在想什么?
美国政府继续保持“孤立主义”。美国政府利用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大肆渲染和鼓吹,美国没必要卷入欧洲以及亚洲远东的“纷争”中去,不参与这些地方的战争。
1935年8月,美国国会更是通过了中立法案。
这个法案约定,对于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美国以及它的属地,禁止把武器等军火输送到第三国,也不得运送到中立国导致被送到交战国一方。
这种武器禁运到底对外国之间的战争,谁更有利?
当然是对更为强大的一方更有利了。
因为那个时候,在欧洲和亚洲,德国和日本以及意大利法西斯,作为侵略战争发起国,军事实力更为强大,备战更为充分。
而战争受害国反而更为弱小,需要军火援助等。
比如,1935年,意大利悍然入侵埃塞俄比亚,美国对两国都武器禁运,但埃塞俄比亚毫无疑问处于严重弱势方,军事实力哪里比得过意大利?
美国所谓的中立实际在偏袒和帮助法西斯的侵略。
可以说,在二战前期,美国实行了较久的孤立主义和所谓的中立,严重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抵抗能力。
等到法国投降,英国遭遇重创,岌岌可危,美国也很可能受到德国的直接威胁,以及在亚洲,美国远东利益遭到日本法西斯的严重威胁,美国才逐渐转变立场,修改了中立法案,并出台了租借法案,开始大量援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
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租借法案也适用于苏联,由此苏联开始获得了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支持。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终于打败了邪恶的德意日法西斯,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