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又有一句话说,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哪一个国家的今天不是来自昨天?
01
俄罗斯的莫斯科公国时代大概开始于十三世纪末,那个时候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
大概到了15世纪后期,俄国才撤离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长达240年的统治。
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等鞑靼汗国,都是蒙古金帐汗国逐渐解体后诸多汗国之一。
喀山汗国大概建立于十五世纪中叶,都城喀山,位于伏尔加河中下游,土地肥沃,交通也非常便利,物产还很丰富。
到了十六世纪中叶,喀山城大概有三万多人,是跟里海东岸高加索地区、中亚细亚以及东方各国贸易的中心。喀山汗国大概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农业为主。
可惜的是,喀山汗国统治阶层内讧不断,一直不是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这就引起了北部邻国俄国以及南部邻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觊觎以及不断干涉。
喀山汗国的可汗频繁更换。
02
北部的俄国在不断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开疆拓土,征服其他国家,自然对这个土地肥沃但实力并不强大的喀山汗国垂涎欲滴。
俄国几代沙皇,伊凡三世、瓦西里三世、伊凡四世频繁对喀山汗国发动战争,至少有十多次。
在1487年,俄国就趁喀山汗国内讧,率军攻占了喀山,扶持了傀儡政府,但没多长时间,克里米亚汗国又攻入喀山,又换成亲克里米亚的可汗。
就这样,喀山汗国在俄国和克里米亚汗国的干涉下,政局频繁变动。喀山汗国统治阶层分为亲俄派、亲克里米亚汗国派。
03
俄国沙皇伊凡雷帝上台后,喀山汗国迎来了悲惨的结局。
伊凡雷帝是俄国历史上十分残暴专横的沙皇,不仅对内,对外也更是如此。
当俄军再次远征到喀山城下,喀山汗国拥立了亲俄的可汗后,俄军撤退。
但不久,克里米亚汗国军队又拥立了被废黜的前可汗继续当喀山汗国的可汗。
别的沙皇或许能忍,伊凡雷帝绝不容许这种行为。
他要彻底征服喀山汗国。
1545年、1549年,伊凡雷帝两次亲率大军远征,结果都因为天气,被迫回撤。
1552年6月,伊凡雷帝亲率15万大军远征喀山汗国,目标直指首都喀山。
俄军此前在伏尔加河河口附近修筑了斯维亚日斯克城堡,用于屯兵积粮,作为进攻喀山的强大基地。
俄军远征部队日夜兼程,8月俄军在这个城堡集结,成功渡过了伏尔加河,兵临喀山城下。
俄军督促亲克里米亚汗国的喀山汗国投降,结果遭到拒绝。
俄军于是包围了都城喀山。
当时俄军有15万人,大炮有150门,还有攻城器械等等,看起来,明显比喀山守军占据优势。
喀山守军当时大概不过3万人,大概只有火绳枪。
结果喀山军民顽强抵抗,借助喀山地势陡峭,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导致俄军推进困难。
沙皇伊凡雷帝曾把340名俘虏作为人质,逼喀山守军投降,但没料到喀山军民英勇顽强,誓死抗敌。
俄军大概每推进一点,都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
04
最后,俄军竟然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切断喀山水源,破坏地下水道,并且用了大概十天时间,成功挖掘出一条通到喀山城墙地下的地道,还在地道中装上炸药。
大概1552年9月30日,俄军成功炸毁了喀山的一段城墙,打开了一个大缺口,俄军随即冲入城内。
没有地理的优势,喀山守军随后大部分被击毙。
10月2日,都城喀山陷落,喀山汗国随之灭亡。
俄军花费如此高代价和时间成本攻下喀山,沙皇伊凡雷帝极为愤怒,喀山全城男子几乎都被杀光了,喀山遭到极大破坏。
05
对于喀山汗国,沙皇伊凡雷帝直接分割所有土地,将土地分赐给俄国贵族们。
喀山也成为喀山县,并安置了大概150多个封地贵族。
伊凡雷帝不信任的喀山汗国原来的部分鞑靼贵族、地主,都被迁移到俄国其他地方。
而喀山人民也大多成了农奴,并且还被强制改信东正教,沙皇伊凡雷帝命人在喀山建立东正教教堂。
喀山汗国原来土地内接连发生了大起义,但在伊凡雷帝的残酷镇压下,起义都失败了。
大概四五年后,直到1557年,俄国才在喀山站稳了脚跟,稳定了统治。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