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新老大,俄罗斯和谈,意外顺利,竟然还收复了失地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皇帝一个想法。
难怪最高权力变动,很可能会导致国家走向大变。

01
当俄罗斯人终于费劲艰辛,赶走了波兰人,解放了莫斯科,,俄罗斯历史走到了关键关卡。
那就是选举新的沙皇,结束国家长达15年的大混乱,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恢复国家经济发展,抵抗瑞典和波兰等的入侵。
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了。这大概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为广泛的代表会议之一了。
来自俄罗斯50多个城市,大概700名各等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会议的核心议题那就是选举新沙皇,凝聚全国民心。
其中有部分贵族竟然提出让波兰王子或瑞典王子来做沙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瑞典和波兰在占领区,逼迫当地贵族选举他们的王子来做沙皇。
尤其是波兰王子继承权是一个麻烦。1609年,俄罗斯朝廷发生政变,当时沙皇叔伊斯基被推翻,七波雅尔政府成立时,波兰迫使七波雅尔政府选举了波兰国王儿子为新沙皇,所以波兰国王一直主张他儿子是沙皇,是正统继承人。
不过这一次全俄缙绅会议还是最终决定由俄罗斯人自己来担任沙皇,最后选举了16岁的米哈伊尔当沙皇。
据说当时沙皇候选人好几百个,之所以米哈伊尔当选,主要原因在于太年轻,而且没啥经验,“好控制”,需要依赖贵族们来统治国家。
至于公开的名义理由,则是说米哈伊尔跟沙皇伊凡雷帝的留里克王朝有亲戚关系。
因此当使臣来通知米哈伊尔的母亲时,他母亲很不希望儿子去莫斯科当什么沙皇。
在她看来,米哈伊尔“娇生惯养”,身体性格孱弱,并不适合。米哈伊尔差不多是在俄罗斯王朝大混乱前两三年出生的。
她让缙绅会议另选其他人当沙皇。不过最后她还是不得不同意。
02
米哈伊尔当上沙皇,由此开始后了俄罗斯最后一个,也是最为强大的封建王朝——罗曼诺夫王朝。
对于新王朝而言,恢复秩序,稳固统治是优先任务。
不过新沙皇太年轻,大权其实还是在缙绅会议手上。对于重大事务,他都交给缙绅会议讨论。
这大概是俄罗斯历史上缙绅会议召开最多次数的时代。缙绅会议代表其实很少有所谓的农民阶级代表。
对于俄罗斯新王朝和新沙皇老大,瑞典跟波兰的态度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
瑞典虽然跟俄罗斯的战争冲突并没有中断,还占据了俄罗斯的部分城池,但瑞典愿意跟新沙皇打交道,双方和谈一直在进行,只是进展不是很快而已。
瑞典当时跟波兰也相互战争争斗,尤其是在波罗的海地区,瑞典并不希望波兰在波罗的海占据优势,也不希望波兰过多干涉俄罗斯内部事务。
俄罗斯的壮大,在当时其实有利于瑞典对抗波兰的,当然瑞典也没有想到将近100年后,自己会俄罗斯给彻底打败,自己衰落下去了。
到了1615年7月,普斯科夫城战役中,瑞典最杰出优秀的将军阵亡,瑞典决定尽快跟俄罗斯媾和。
03
1617年2月,瑞典和俄罗斯签署了和约,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西北部的直接军事威胁基本解除,因为当时瑞典所占地区跟莫斯科很近,造成很大威胁。
当然,瑞典作为俄罗斯的邻国,不可能永远没有战争。
根据双方的和约,瑞典归还了所占领的俄罗斯诺夫哥罗德、波尔赫夫和苏梅尔斯克等地区,而作为条件交换,俄罗斯承认瑞典对奥什克、伊凡哥罗德等芬兰湾沿岸东部地区和科列尔的所有权,另外俄罗斯商人得通过瑞典与欧洲国家进行贸易,等等。
俄罗斯很甘心吗?
可能并不甘心,但俄罗斯至少收复了被瑞典趁火打劫所占领的领土,也赢得跟瑞典之间的和平时期。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