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灾也。”
战争,对小国如此,对弱国,甚至对衰弱的大国,何尝不是如此?
不要轻启战端,除非战之必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代价不可估量。
01
处于衰落期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曾对处于强盛期的俄罗斯发起了战争。
当然,可能作为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皇帝来说,帝国就算衰落,那只是没巅峰期那么至强而已,帝国依旧强大,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能来惹的。俄罗斯又怎么样?帝国还怕了他不成?
因此,当波兰再次面临王位继承问题时候,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再次矛盾尖锐化了,当然国际上其他大国也如此,大家都在扶持亲近自己国家的波兰王位继承候选人,因为波兰是自由选王制,不是世袭继承制。
最终,跟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关系非常密切的波兰贵族波尼亚托夫伯爵,在俄罗斯大军压境等手段下,成为波兰新国王。
结果这个波尼亚托夫回到波兰当上新国王后,竟然转变心性,很“爱国”,要脱离女皇“控制”,对波兰进行大改革,要废掉波兰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定制,要强大复兴波兰。
但随后,俄罗斯和普鲁士找了个借口,提出“异教徒问题”,不过被波兰议会否决。
眼看波兰要脱离控制,不听“使唤”了,1767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派大军,悍然攻入了波兰。
02
俄罗斯这样强势入侵,波兰人自然不干了,纷纷抵抗。
部分波兰贵族跟奥斯曼帝国缔结同盟,并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进行了抵抗。
到这个时候,奥斯曼帝国的举动差不多都是常规操作,法国等等都这样,支持波兰国内亲近自己的势力,对抗俄罗斯,削弱俄罗斯,但自己并不真正下场跟俄罗斯战争。
毕竟战争一开,谁也无法控制结果,能通过非战争方式搞定,那最好了。
不过法国这个西欧大国,这个时候又开始挑事了。
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他再次没能推上亲近自己的候选人当上波兰新国王,没能将波兰转为亲法的,导致自己无法控制波兰。
法国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法国积极怂恿蛊惑奥斯曼帝国去干预波兰事务。
奥斯曼帝国皇帝还真听从了法国的意见想法,当他对波兰问题的要求没得到满意答复,被俄罗斯拒绝时,他在1768年10月,居然很鲁莽的投入到了对俄罗斯的战争,对俄罗斯宣战了。
当时俄罗斯处于强势期,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属于俄罗斯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可不是一般平庸的皇帝。
03
这大概是第五次俄土战争了。
战争分为了三个战场:多瑙河战场、克里木战场和高加索战场。
奥斯曼帝国大概当时可能并没有真正准备大战一场,可能只想小打一场,战备十分不足或者说“毫无准备”,军队接连大败,不断撤退,而俄军却不断取胜,攻城略地,很强势。
不光是陆地战役,俄军在海上战役上也有所斩获,在爱琴海消灭了奥斯曼帝国的一支舰队,构成了对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直接威胁。
而且奥斯曼帝国在国际上也被孤立了。
没办法,奥斯曼帝国被迫求和,俄罗斯也趁势结束战争。
1774年,双方签署了著名的《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这是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关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条约之一了,影响极为深远。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那就是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了。
奥斯曼帝国割让了黑海沿岸大量领土给俄罗斯,包括亚速夫、刻赤海峡等等,克里木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成为俄罗斯附属国,以及俄罗斯还可以干涉奥斯曼帝国内政,等等。
总之,俄罗斯通过这场战争夺得了几百年以来历代沙皇所梦想的黑海出海口,势力深入黑海,并且有了向地中海扩张的据点和基础,同时还征服了滋扰俄罗斯南部边境几百年的宿敌克里木汗国。
这个条约如泰山压顶般,压在了奥斯曼帝国头上大概150年。
从此,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不再是对等关系,俄罗斯处于优势地位。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