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三进制电脑,为什么被二进制干掉了?看完又涨知识了!


第一,三进制我听说过,-1,0,+1。被打败的原因很简单,开关(二极管i)不能表达负数,硬件限制。至于语言方面,计算机不会做减法,所以最古老的计算器叫加法器。所谓减法并不是负数的表达。另一方面,相对来说,二进制比三进制更容易实现,三进制在转换计算时太复杂,打比方,大部分国家的钱币只有一、二、五,原因换算时1、2、5更容易换算十进制,反而3需要更多的计算才能得到十进制。

第二,主要是材料限制,主流的晶体管电子元器件就是二进制状态的(通电、断电),专门设计让晶体管拥有三种状态也不是不行,但是会造成电路的不稳定并且芯片底层架构也需要重新设计,这些都不是重点,提升制造工艺也能实现,但是存储器也是二进制的,磁场只存在两种状态南极和北极,也就是说要么重新研发一种三进制存储器,要么就要开发一种三进制转二进制的算法芯片在数据存储上进行过度,这种数制转换每次存取数据都要进行一次本质上就会增加计算时间造成算力浪费,如果有合适的存在3种状态的材料能够兼容现代电子技术,我相信没人会拒绝三进制,毕竟效率更高不是吗?

第三,假如供电电压是5V,二进制就是两种状态:那么1就是最高电压5V,0就是接地0V,你现在要搞三进制,那就需要三个电压,要搞出个2.5V,这就必须至少加一个电阻一个稳压二极管,本来一颗三极管一个电阻就能完成0和1的变换,现在还要加一颗电阻一颗稳压二极管,电路复杂程度直接翻倍,能耗、功耗、故障率、可靠性、体积、制造难度等问题也都要直接翻倍,CPU摩尔定律摆在这里,性能平衡性直接变得极差,在现有的半导体理论支撑下显然得不偿失,如果以后发展量子计算机倒是有可能采用三进制,因为中间有个不确定态。

第四,因为人类能够精准的实现对计算机单位存储介质上的正负两个电信号识别与控制,也就是和二进制天衣无缝精准地对应起来。如果三进制,电极材料除了正负两个电信号外还需要在计算单位的存储介质上实现其他特征的一个电信号,这个电信号的精准度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精准实现的,那么对应的“三进制”也就错误率非常高,以至于失去了其计算意义。

第五,三进制所需要的电子器件比二进制复杂,至少无法与硅基集成电路深度捆绑。二进制只有0和1两种状态,利用电子器件的非线性饱和能够轻易地复现,而三进制中的中间状态要想实现稳定复现和强抗干扰能力,将需要很复杂的硬件电路,至少在现在的硅基集成电路上实现肯定是要比二进制复杂。

第六,三进制在电脑和软件上使用麻烦太大,结构和部件实体没有足够空间无法完成,根本不适合民用。有容易控制的二进制又方便实体部件的制程,为什么要选择繁复的三进制呢?苏联都是想用那种并非自己的发明创造去用一种扩大的思维达到独创的效果,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研究把戏。苏联的登月表现的结果也是一个道理,把超越别人当作一个自吹自擂的资本,这不是科学的态度。三进制在理论上研究一下是可以的,再把它用实物研制上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浪费行为。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