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万日活打水漂,从一个小程序覆灭案例反刍当下个人开发者创业风险盲区


⬆️ 欢迎戳蓝字关注
关注我公众号一段时间的朋友都知道吧,我有个群友是小程序开发者,做了一款转盘小程序,目前日活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他的案例我写在了下面两篇文章里:
打工人做出一万订阅公众号和上万日活小程序的开发者笔记
移动开发者别再小看自媒体营销了,现在不是考虑做不做的问题
但是,最近他的小程序不幸被下架了。

下架理由是涉嫌侵权。
小程序这种客户端媒介,下架的伤害要比 App 要大很多,因为 App 下架,原先的活跃用户还是能生效的,而小程序则不然,一旦下架日活可以说是直接归零。更何况个人开发者小程序的营收以广告为主,小程序下架,广告自然也就不生效了,所以下架对产品来说就等于宣判死刑,当场执行。
开发者同学也到平台去沟通,但是得到的官方答复是等待。

但是据这位开发者朋友说,这种沟通一个会话结束,就是不了了之了。
最后,开发者没法忍受这种一直等待申诉,又没结果的局面,干脆重新提了个新包上架了。

这位群友的小程序究竟是怎么被举报下架的,被谁举报的,不是这篇文章要聊的话题。这篇文章更关注的一点,是开发者,尤其是个人或者小型团队开发者,在创业(不管是业余开发还是全职,我统称之为创业吧)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盲区。
其实坦白说,上面这类例子,在中国的移动端市场,太常见了,甚至我可以斗胆说,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为什么说是必然,因为你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某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必然会迎来黑暗森林打击。你的存在威胁到你的对手了。而你的对手可能不像你一样是单兵作战,他们产品可能未必做的好,但人脉更广,套路更多,对平台规则理解更深入。
所以,回到我在《打工人做出一万订阅公众号和上万日活小程序的开发者笔记》中复盘的总结:
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压你一头的对手。“现在搜索排行排在我前面的,都是品质不如我的,要是品质比我的好,我还有与之一战的斗志”,不能这么想,很多IP型技术流开发者埋头在产品和技术的世界里,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明白渠道为王的道理,更不懂对手的套路和打法。很多时候输不是因为产品不行,纯粹输在信息差和认知差上,这部分如果不补足,那么天花板会低得可怜。我从来不会低估任何一个排行稳压我一头的对手,无论他们的产品多糟,我都坚信他们做对了某件事,或者他们在运气层面占了优势,那也是值得重视的优势。
在理想的世界里,我们当然希望精品为王,把产品做好后什么都不必操心,但是现实要残酷得多,更何况大部分做的产品,其实还远没有到真正意义上不容易被取代的精品的程度。而团队化的对手可以把产品先做个简单点的去占坑,起一个和你非常接近的产品名,然后再去做更重要的事:合规化。他们可以先去抢注商标,抢注软件著作权,以及一切个人开发者不想花成本做的事情。有些开发者以为,自己先做的,自己就占理,但是对手就是可以合法合规而不合理的打击你。所以说,当产品到了一定的量级,就要考虑花成本去解决合规化问题,这是从普通开发者成为创业者的必经之路。
另一个,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有一个问题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就是产品在平台出了问题,有人和没有人,是两种不同的解法,这就又回到了很多人最不喜欢的话题:人情世故。

只发图不说话,意会就可以啦。
国内各大流量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你说不公正也好,不专业也罢,反正都是我们改变不了的环境。

以上图为例,像这种客服平台,可以说很接近形同虚设,开发者如果真的要解决问题,还得学会去找说得上话的人。
最后一点,就是国内个人的小程序创业,坦白来说不是那么的适合。我之前文章也提过,有些小程序品类,就不适合拿来当成创业主力用,因为上限太低,容错率也低。稍微做出成绩,几个小小的举报就可以让自己下架。开发者个人单打独斗,在这种平台是彻底的弱势群体。绕来绕去就又回到过去的话题:移动开发者中午不出海,因为早晚要出海 。比起抱怨环境,选择环境会更务实一点。

以上截图都经过当事人朋友允许发布。感谢你的阅读。笔芯。
-- End --
🔗 补充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