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戳蓝字关注
「做产品的自己不碰钱,那就碰不到钱。」
上边引用的这句话,是一个高段位群友,私下和我沟通聊起的话题。
当然,千万别误会,并不是说做产品的就该看到付费就立刻付,完全不是这意思。
我们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开发者圈子里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很多开发者自己做产品,收入迟迟上不了台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在产品里对整个付费流程的设计,实在特别的浮浅,而之所以会这么浮浅,这和他们对付费的理解息息相关。
譬如有这么一个开发者,他做的产品的核心收益目标是做高级的会员订阅。然而他自己却从不付费订阅任何产品,爱奇艺通过分享拉好友兑换几天会员一直薅羊毛,微信读书通过拉好友组群兑换付费阅读,微信付费文实在看不了直接 zlibrary,网易云音乐的 VIP 音乐发现听不了了,立刻去 B 站搜索 MV,把它下下来转换成 mp3 本地听……
这种行为,大家觉得似乎合情合理,而且很聪明。所以说我们开发者太聪明了,但这些其实都是小聪明,费尽心思,不会给自己省多少钱。
当然,如果是个人开发者,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做团队,那这么做就非常有问题了。因为个人开发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用最低功耗的方式创业,付费率高就赚多点低就赚少点,基本不至于为了每一个百分点绞尽脑汁。但是一些团队leader,产品经理也这样,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一个产品的设计,产生的市场反馈是很诚实的,自己不是这个产品模块的深度用户,光靠上网搜搜同类产品,过过目再脑补下,弄几张 ppt,就自认为自己能设计对应的版块。这样的做法已经无限接近自欺欺人和掩耳盗铃了。
通过数据和文字带来的见闻思辨虽然重要,但是远远替代不了实际体验的触达感知。
网上非常流行「割韭菜」的说法,只要涉及付费,必称割韭菜。但是,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人知道割韭菜这个词,还是主动愿意去付费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非常体现一个产品设计者是否能做好付费模块。换言之,如果产品设计者的思路是,这些付费产品都是在割韭菜,付费的人都是 S***,那么,他本能地就对付费这件事充满了浓浓的居高临下的鄙夷感,为了避免自己就是那个 S***,他会极尽可能让自己规避付费,成为彻底的零氪党。那么,持续用这种方式思考的产品设计者,他完全无法和那些付费的人共情,他也从来不会认可付费者。
所以,这样的思路,让他设计一个付费流程非常舒爽的产品,以及让他去决策什么环节和内容该付费,什么环节该免费,体验流程怎么走。恐怕很难做的非常优秀,上限最多是勉强及格。
作为创业团队leader,最好给公司定期开一笔「体验经费」,专用于给队员们亲自体验氪金流程用的。不要直接给大家开会员。例如你要学习 QQ 黄钻,公司送你黄钻直接变身会员,这是不行的,你的体验不明显。要你自己用钱付费去买,体会钱从自己的口袋里走到 pony 同学口袋的感觉,你才能变得更强。
🔗 补充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