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房子是我买的,不能当遗产!”
“既然是一家人,又何必分得那么清楚呢?”“你已经嫁了人,就不要再和家里争了,把房子留给你弟弟吧!”
闺女全额购置的房产,竟被父亲当成留给儿子的家产,这样的做法真的妥当吗?
02
老人名叫陈树森,今年65岁。
先是身患癌症的诊断,再是女儿为争房产而大闹,使得他在生命的尽头都无法得到片刻的宁静。
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时日不多的情况下,陈树森心系儿子,因此立下遗嘱,打算将手中的这套房子留给儿子。
然而,已经出嫁的女儿却坚决反对,坚称房子是她的。
父女之间的争执愈演愈烈。
在利益的驱使下,原本充满温情的家庭变成了博弈的场所,父女姐弟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你已经嫁为人妇,就不要再和家里争了,把房子留给你弟弟吧!”
为了让女儿放弃房产,父亲陈树森甚至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声音沙哑而哽咽;
女儿驱车从自己的家赶到父亲面前,为了这套房子说尽了决绝的话语,即使面对老人家跪地哭泣的悲惨景象也毫无动摇,坚决要争取这套房子。
“这套房子是我全资购买的,想要白白送给你儿子?没门!”
双方各执一词,陈树森认为女儿已经出嫁,且常年不回家,已经算是外人,不应再争夺家中的房产;
而女儿陈丽则认为父亲是极度偏心,房子明明是自己出资购买的,为何要全部留给弟弟?
自从确诊癌症的那一刻起,陈树森心里就明白,和女儿之间必定会有一场大闹。
他这个女儿从小就性格叛逆,小时候他还能多加管教,但女儿十七岁就辍学出去打工了,他也没能拦住,只能任由她去。
没想到女儿还挺有出息,找了个有钱的丈夫结婚,两人婚后生子,丈夫带着她一起做生意。
陈树森认为,女儿和女婿也算是财富不菲,居住在气派的洋房里,驾驶着豪华轿车,每日忙于商务,收入颇丰。
然而,他的儿子在童年时期罹患了小儿麻痹症,留下了永久的残疾,与姐姐相比,他的生活显然要艰辛许多。
倘若有朝一日自己离世,儿子将无人照料,这该如何是好?
正因如此,陈树森决心将房产留给儿子。
毕竟,儿子身有残疾,家境沉重,在农村依赖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以他的能力,想要购置房产难上加难。
女儿显得冷漠无情,他必须为儿子的未来筹谋。
身为姐姐,她对弟弟的困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儿子需要一所房子作为依靠,这样即便自己离世,他也能有所保障,未来的日子也能过得稍好一些。
03
于是,在撰写遗嘱时,陈树森明确指定,自己的一切财产,包含这套房子,悉数归儿子陈明所有;
而女儿陈丽,则无权继承任何遗产。
遗嘱完成后需要家属签字,他致电给女儿想告知此事,却惊讶地发现女儿的手机号码已成空号。
父女俩长期失联,陈树森一时之间难以寻得女儿的踪迹。为了尽快解决遗产问题,他求助于一家电视台,希望他们能协助联系女儿。
电视台的记者对这对亲生父女多年不联系的情况感到费解。
陈树森抱怨着解释,当年新房一落成,他便把房子过户到了儿子名下,女儿因此心生不满,一怒之下与他们断了联系。
那时,女儿已经搬进了她和丈夫的宽敞楼房,开着名车,而儿子却一无所有。
陈树森唯恐儿子将来无所依靠,因此把房子过户给了他。
没料到女儿会如此不讲情面,仅因房产证上没有她的名字,就连家都不再回,整整四年音信全无,真是铁石心肠。
在陈树森的请求之下,电视台记者开始尝试联系陈丽,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她的联系方式。
然而,当电话接通,一听是父亲来电,陈丽立刻挂断了电话。
“你瞧瞧!她连我的电话都不肯接!太不像话了!”
电视台工作人员只得不厌其烦地多次致电劝说陈丽,她最终勉强同意面对面调解。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对久未见面的父女相见时,却如同仇人般,一见面就针锋相对。
陈树森省却了寒暄之语,直接将写好的遗嘱摆在女儿面前,告知她房子将留给儿子陈明,催促她速速签字;
陈丽则愤然扔下笔,站起身大声抗议,“这房子是我买的,它不能算作遗产!”
眼见父亲又要开始那番老生常谈的说教,陈丽内心充满了悲哀。
她未曾料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面对自己的离开和疏远,父亲不仅没有任何自省,反而对弟弟的偏爱变本加厉。
04
陈家,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一个平凡村落,是一个典型的农耕家庭。陈丽,作为家中的长女,不久后迎来了她的弟弟,陈明。
在那个时代的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陈树森家也未能免俗。
在陈树森眼中,女儿终将成为别人家的媳妇,唯有儿子才是自己晚年的依靠。
因此,和许多家中的长女一样,陈丽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得到父母太多的宠溺,相反,她还要以姐姐的身份,对弟弟呵护备至。
事实上,姐弟俩原本关系融洽。他们一同长大,共同经历了童年的点点滴滴。
当弟弟陈明被诊断出患有小儿麻痹症时,是姐姐陈丽不离不弃,陪伴他练习行走,带他领略外面的世界,细心地为他擦拭手脚。
陈明对姐姐也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当他觉察到父亲的偏袒过分时,他总会去安慰姐姐,希望她不要因此伤心,并承诺长大后一定会好好报答姐姐。
然而,血浓于水的姐弟情谊,终究难以抵消父母心中的偏见。
父亲总是下意识地偏向弟弟,却将各种琐事都推给陈丽去做,仿佛将她视为家中的仆役一般。
在这样一个缺乏关爱的环境中长大,陈丽心中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终于,在她十七岁那年,她毅然决定辍学外出打工,以此逃离这个家,靠自己的双手谋生。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外面的世界历经艰辛,但每当想到能够自由地生活,陈丽便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她很快找到了工作,并同时兼职多份职位,收入也颇为可观。
这些收入,她一部分留作己用,一部分则寄回家中,成为了家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
幸运的是,她在工作中邂逅了现在的丈夫。
他是一个性格温和、慷慨大方的男人,从事二手车交易,手头颇为宽裕,对陈丽也是体贴入微。
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不久后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共同经营起了一家二手车店,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
此后,陈丽便很少回娘家了。二手车的生意让她和丈夫忙得团团转,虽然收入颇丰,但也确实辛苦。
她本身对父母就没有太深的感情,偶尔也会给家里寄些钱,但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家庭中,与父母的联系也渐行渐远。
随着父母年岁的增长,反倒是之前身体欠佳的弟弟,在家中肩负起了照顾二老的责任。
05
直到家中决定购置现在这套房产时,父母因资金不足,才把女儿叫回了家。
这套房子原本是陈家的邻居所有,因故转手出售。陈树森有意买下,留给儿子陈明;
只是他手头拮据,于是便让女儿出资两万,还哄骗陈丽说,购房协议上会有她的名字。
房产交易完成后,陈树森却反悔了。他观察到女儿每日驾驶豪车、居住豪宅,而儿子仍在乡村的自建房中生活,这种对比让他心生不平。
于是,他擅自将购房协议上的名字更改为儿子陈明,甚至暗中动手脚修改了相关证明,消除了女儿出资购房的痕迹。
陈丽在家中大闹,却遭到父亲的一记耳光,被骂作“贪婪无度”。
陈丽气得浑身颤抖,她表示如果父亲当初与她坦诚商量,她并非无法承担那两万块钱。
但陈树森此举显然是为了哄骗她为弟弟购房,同时还能为他自己保留名额,以争夺单位分配的房子。
从小受到的区别对待,以及如今父亲背着她过户房产,让陈丽深感自己像是个局外人,一直受到父母的算计,她对此感到心寒。
伤心又愤怒的陈丽,连续四年未曾回家,因此陈树森在后期一直对外人抱怨,
“她从未尽过赡养责任,她是个不孝之女。”
不论孝顺与否,陈树森所立的遗嘱只能处置他合法的财产;
而这套房子存在极大的争议——由陈丽购买、陈树森出资装修,属于两人的共有财产。未经所有人同意,任何人无权处置共有物。
简而言之,若想将房子留给陈明,必须得到陈丽的同意。
经过电视台、社区领导、亲戚邻里的轮番劝说,陈丽原本同意让出一半房产。
但陈树森却断然拒绝,他认为女儿无权得到任何部分,房子应全部归儿子所有。
陈树森软磨硬泡,恳求女儿将房子让给弟弟。见女儿坚决不让步,他竟在众人面前双膝跪地、泪流满面地哀求。
陈丽面无表情,见父亲下跪,她也跟着跪下;父亲流泪,她也跟着流泪,但就是不松口。
父亲和姐姐因房产争执不下,最伤心的其实是陈明。
他已被父亲推至“道德高地”,现在协议上他仍是房子的合法所有人。他明白,即便自己无所作为,也已对姐姐造成了伤害。
陈明心中苦闷。
他仍怀念儿时的情谊,“我不在乎房子归谁,我和妻子有能力自食其力。我只希望能与姐姐重归于好,与父母共度和谐时光。”
听到儿子的心声,陈树森在一旁沉默不语;得知弟弟的想法,陈丽也暂时没有回应。
06
关于房产的调解仍未达成一致,但亲人间的情感已岌岌可危。
一个家庭应如何公平对待每个成员?房产最终应归谁所有?对此,您有何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