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一个人得爱干净到那种程度,才会被人冠以“异类”的标签呢?
在重庆珞璜镇同福村,有这样一对年逾古稀的兄弟,由于对清洁的极度追求,他们为自己精心打造了一处“无菌住所”。
他们不仅自己爱干净,还要求身边的人也爱干净,所以,兄弟俩不仅没有娶妻生子,与周围邻居的关系也是十分紧张。
最让人震惊的是,问及原因,兄弟俩竟说是因为一张十几年前的旧报纸!
那么,那张报纸上究竟写了些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将自己封闭在这院里整整45年。
02
从远处眺望,汪学谦与汪学礼的家宛如一个与尘世隔绝的“孤岛”。
他们低矮的土坯房被高高的竹篱笆严密包围,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屏蔽在外。
别误会,这篱笆并非为了防贼,而是为了防止村里的家禽家畜闯入院内。
在兄弟二人眼中,这些动物无异于细菌的“移动携带者”,绝不能让它们玷污了自家的“洁净之地”。
走进院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双特殊的鞋子。这并非普通的鞋履,而是专为在院内行走而设的“隔离鞋”。
无论是谁,欲进入院内,必须换上此鞋,否则无法继续前行。
院内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三双鞋:外出用的短靴、进院换的拖鞋以及入室的拖鞋,每一双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绝不能混淆。
穿过的鞋子也需悬挂起来,以免沾染一丝尘埃。
说到这对兄弟,他们对清洁的要求可谓达到了极致。
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无一不体现出他们对清洁的极致追求,仿佛将卫生视为生命般重要。
每次用餐前,餐具必须经过高温消毒,如同进行一场严肃的仪式,丝毫马虎不得。
用过的餐具更是不能随意放置,全部需高挂在房梁之上,如同晾晒的腊肉一般,整洁有序。
就连夜间休息的竹床,在日间也需高挂在墙上,以防猫狗等动物触碰污染。
在院子的角落,一根光滑的竹竿矗立,专为晾晒衣物和被子而设,连蚊虫都无从落脚,其讲究程度可见一斑。
屋内除了必需的家具外,几乎看不到其他杂物,能挂起的物品绝不放置在地。
即便无人来访,兄弟二人也每日将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如同新装修的房舍一般。
若有客人不慎坐了他们的凳子,待客人离去后,这把凳子便会立即被拿去反复清洗,以去除可能沾染的细菌。
这种举动,或许在外人看来,确实有些过于夸张了。
03
他们对细菌的防范不仅限于家中,即使在田间劳作时也丝毫不敢懈怠。
一旦发现田地里有粪便,不论是谁家的牲口所留,那片庄稼都会被他们连根拔起,毫不含糊。
即便只是看到有人挑着粪桶从田埂上经过,他们也会立刻警觉起来,仿佛面临大敌一般。
出门在外时,他们总是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如同“木乃伊”一般。
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他们宁愿憋在家中,也不愿外出沾染灰尘。
即便迫不得已需要出门,他们也会戴上口罩、帽子和手套,将自己裹得密不透风,以防细菌感染。
就连饮水和用餐的顺序,他们也讲究得很。总是先取水桶中的第一桶水烧开煮饭,用餐后再用剩余的水来洗漱。
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后续的水因风吹日晒而滋生看不见的细菌。
谁能想到,他们如此极端的洁癖行为,竟然源于45年前的一次偶然事件!
那时,哥哥汪学谦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眼病,眼珠发红、泪流不止,却久治不愈。
正当他束手无策之际,无意间翻到了一份宣传卫生的报纸。
报纸上指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堪忧,细菌滋生严重,极易引发各种疾病。
汪学谦这个本就爱干净的人顿时恍然大悟,难道是因为自己居住的环境太脏,才导致了这场怪病吗?
于是,他开始了与细菌的长期斗争,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小心翼翼,生怕那些看不见的小东西趁机而入。
弟弟汪学礼对哥哥的话深信不疑,也逐渐被他影响,走上了同样偏激的道路。就这样,兄弟二人将自己关进了洁癖的牢笼,无法自拔。
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让兄弟二人与乡亲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婚姻大事。
说起来,年轻时的汪学谦也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他文雅的气质和能言善辩的口才曾吸引了不少姑娘的倾慕。
然而随着感情的深入,他病态的洁癖行为也逐渐暴露出来。最终女方无法忍受他的这种病态,含泪提出了分手。
弟弟汪学礼也有人上门提亲,但了解到他的生活习惯后都纷纷吓跑了。慢慢地,兄弟二人也放弃了结婚生子的想法,决定就这样孤独终老。
04
这两位兄弟的洁癖行为,终于引起了一些专注于研究稀奇古怪病症的医生的注意。
经过一系列专业的诊断他们被确诊为“细菌恐惧症”患者!
医生解释道:“细菌恐惧症”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就像突然踩到狗屎一样让人心生恐惧。
这些患者对细菌有着过度的恐惧,为了避免接触细菌,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为。
这种恐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参与社交活动。医生看着他们的情况,也不忍心让他们走上强制治疗的道路。
毕竟他们都已经这么大了这个洁癖的习惯,也跟随了他们几十年,想要一下子改变,恐怕会让他们感到极度不适。
这位仁慈的医生建议还是要尊重这兄弟的意愿,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改变。
他建议他们可以从一些细微的改变开始,例如在某一天感到非常疲惫时稍微降低一下清洁标准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
然而如果他们尝试降低标准后仍然感到焦虑、寝食难安。那么就需要考虑服用一些镇静安神的药物,来缓解症状了。此外医生还特别提醒他们要多与人交往多参加社交活动。
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心情肯定会越来越糟糕。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说不定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最后医生再次叮嘱道: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你们的洁癖已经根深蒂固,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治好。
但只要你们愿意迈出第一步医生和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给予你们全力的支持和鼓励!
05
这场与“细菌恐惧症”的斗争虽然漫长而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两位兄弟能够重拾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医生手中的那瓶“解药”不仅仅是一种治疗药物,更是指引他们走出心理阴影的一盏明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