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浙江女子施舍乞丐一碗饭,20年后乞丐成亿万富豪,送百万报恩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1993年,年仅17岁的重庆少年何荣锋,为了替父亲偿还债务,与两位同乡踏上了前往浙江温岭的打工之路。
不幸的是,他们的路费在途中被偷,三人不得不一路乞讨,最终流落到浙江仙居。在这里,他们遇到了24岁的戴杏芬。

戴杏芬不仅为他们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还慷慨地借给他们30元钱。
要知道,在90年代,一个月的工资也才60元钱,更何况他们在这之前素不相识。
时光荏苒,20年后,何荣锋已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他没有忘记当年的恩情,于是找到昔日的恩人戴杏芬,送上了一张价值百万的支票。
然而,戴杏芬却坚决拒绝了这份厚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2
何荣锋,这位如今的亿万富翁,1976年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县宜居乡元丰村。
他的父亲是一位屠夫,母亲则是一位勤劳的农妇,除了料理家务,还要照料家中的几亩田地。

尽管父母每日辛勤劳作,家境还算殷实,使得何家相较于其他村民,生活更为宽裕。
在那个时候,何家几乎每个月都能享用到肉食,而邻居们则只能在过年时尝到肉味。
因此,村民们对何父深信不疑,每逢年节,他们都会提前将自家的猪卖给何父。
何父则会将这些猪宰杀后,拿到县城去贩卖,随后再将所得的钱款分发给村民们。

何父素以诚信著称,然而就在1993年春节前夕,他却欠下了村民们近万元的猪肉款。
原来,在那天何父去县城卖完猪后,回家的路上钱款竟被小偷盗走。回到家中,面对纷纷上门讨债的村民们,何父无钱可还。
对于当时的农村人来说,那笔钱对他们的过年计划至关重要。由于失去了这笔钱,大家都感到焦虑不安。
那段时间,何父为了躲避债务,不得不离家出走。然而,村民们并未善罢甘休,依旧频频上门讨债。
有一次,十几位村民来到何家,当时仅有何荣锋和母亲在家。这些情绪激动的村民大声嚷嚷着要见何父,但母亲也无法提供他的下落。
在这过程中,一名壮汉竟然粗暴地抓住母亲的头发,将她狠狠地摔在地上。目睹这一切的何荣锋,眼中充满了愤怒与仇恨。

他下定决心要赚钱为父亲还债,让那些村民们为今天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春节过后,还在读高中的何荣锋选择了辍学。他与两位好友商量着外出打工,其中一位名叫丁笠的朋友,他的姐姐在浙江温岭打工且收入不菲。
于是,三人决定投奔她。
在与母亲告别后,何荣锋带着家里仅有的几十元钱踏上了前往温岭的征途。
这笔钱是他们的路费,三个人手中的钱都不多,除了生活费用外,还要支付路费。
然而,当他们抵达杭州并在火车站过夜后,第二天醒来时发现钱已经不翼而飞。
无奈之下,三人只能沿途乞讨,这三个年轻人一下子沦为了乞丐。他们一路乞讨来到了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

当他们抵达仙居时,已经一整天没有进食了,躺在一家工厂门口乞讨。这时,他们遇到了当地的一位名叫戴杏芬的女子。
戴杏芬是仙居人,当时年仅24岁,在这家工厂担任会计。当她下班回家时,遇到了这三个饥肠辘辘的年轻人。
三人中的老大丁笠立刻扑向戴杏芬,跪在地上恳求道:“姐姐,请借给我们30元钱吧,我们要去温岭打工赚钱,赚到钱后一定会还给你的。”
戴杏芬扶起丁笠,并与他们三人交谈起来。她得知这三个年轻人从重庆一路跋涉而来,历经艰辛,已经一整天没有吃饭了。

热心的戴杏芬将他们带回家中,并亲自下厨为他们烹制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还炒了两个菜。
三个人狼吞虎咽地吃着米饭,每个人都吃了两大碗。
当时戴杏芬已经结婚,她的丈夫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看到妻子带回三个乞丐后,他并没有责怪她,还同意让他们在家里留宿一晚。
03
那天晚上,戴杏芬与年纪最小的何荣锋聊了许多。
在了解了何荣锋的家庭情况后,戴杏芬劝慰道:“你只要努力赚钱,过几年就能帮父亲还清债务了。别怨恨村民们,他们也是出于无奈。多一些爱心,少一些仇恨吧。”
戴杏芬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何荣锋,他将她视为亲姐姐。

在当时的他看来,这位姐姐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容貌出众,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原本戴杏芬还打算在仙居为他们介绍工作,但经过一番打听后,发现没有老板愿意收留他们。
于是第二天,戴杏芬决定将30元钱借给他们三人。
在90年代,30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戴杏芬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她当时的月工资也仅有70多元。

然而就是这次偶然的相遇,让戴杏芬出于善意,将30元交给了这三个年轻人。
离开仙居后,三人如愿抵达温岭。
然而当他们见到丁笠的姐姐时,却发现她的生活也并不如意,无法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无奈之下,三人决定乘坐火车北上寻找新的出路。然而他们囊中羞涩,三个人只够买一张车票的钱。
于是其中两人选择逃票上了火车。
在火车上遇到查票时,何荣锋和另一位同乡急忙躲到火车锅炉房顶棚上,并在那里安睡。
他们原本计划在天津下车,但当火车抵达天津时,由于丁笠找不到他们两人,便独自下了车。
当何荣锋和同乡醒来时,火车已经抵达沈阳。于是他们决定在沈阳下车,并通过乞讨再次吃上了一顿饱饭。

随后在四川老乡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工作机会。
由于缺乏技能,他们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赚到5元钱。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但何荣锋并不满足于此,他决定寻找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来改善生活状况。
当时他听说家具厂的小工收入颇丰,于是便独自一人前往家具厂寻求工作机会,并成功获得了一份小工的工作。

刚入职时他就能拿到每月300元的工资收入。
这令何荣峰感受到赚钱的轻松,然而入行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300元工资在家具厂中竟是最低的,而油漆工的收入竟能高达一千多。
04
在做了约半年的小工后,何荣峰找到厂里的资深师傅,期望能学习油漆技术。
资深师傅接纳了何荣峰为学徒,他的月薪随即涨至500元。大约一年后,何荣峰的技术已非常精湛,能独立负责家具的油漆工作。

他注意到家具厂生意兴隆,但油漆工却供不应求,自己也受到多家家具厂的青睐。
于是,何荣峰萌生了包工的念头,带领十余人专门承接各家具厂的油漆工作。
到了1995年,何荣峰的月收入已攀升至3000多元。
年底,他带着两万余元的积蓄回到老家,逐一偿还了父亲当年的债务,并因姐姐戴杏芬的叮嘱,与债主们和颜悦色地交流,并致以诚挚的歉意。
此时的何荣峰已焕然一新,他记起曾欠姐姐30元,便决心寻找她。

然而人海茫茫,他多方打听仍无线索。
在创业路上,何荣峰一边寻找姐姐,一边记录自己的艰辛与酸楚,仿佛是在向戴杏芬倾诉。
每次开篇,他总会写道:“姐姐你好…”,内容无不是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或吐露心声。
何荣峰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08年创办了自己的家具厂。
凭借在行业的深厚积淀,家具厂自开业起便生意兴隆,短短几年便完成了财富的积累。

此后,何荣峰在沈阳成家立业,但寻找姐姐的愿望始终未变。
他不断在沈阳各派出所登记寻人信息,只因心中牢记姐姐的名字,却苦于没有照片,搜寻工作困难重重。
2010年,何荣峰在与朋友李阳(化名)闲聊时得知其来自浙江仙居,便询问是否认识戴杏芬。
尽管仙居人口众多,李阳并不认识她,但仍愿意帮忙打听。
年底,李阳回到仙居并在派出所进行查询,发现“戴杏芳”这一名字在仙居杨府乡里就有十余人。但李阳并未放弃,委托当地朋友继续寻找。

到了2013年3月,李阳终于收到回信,称在仙居县杨府乡杨府村找到一位年龄相仿的戴杏芬。
李阳亲自前往确认,并询问她是否记得何荣峰,随着交谈的深入,戴杏芬终于记起,何荣峰正是20年前她曾帮助过的那个小男孩。
确认身份后,李阳获取了戴杏芬的联系方式并转交给了何荣峰。电话接通后,何荣峰激动地问道:“你是姐姐吗?你是戴杏芬吗?”戴杏芬回答道:“是呀。”
两人在电话里相谈甚欢,并约定尽快见面。
几天后,何荣峰与妻子飞往浙江,辗转来到仙居县杨府乡,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姐姐。

这位身价亿万的企业家瞬间泪流满面,紧紧拥抱住姐姐,久久不愿松手。
05
尽管20年未见,何荣峰依然一眼认出了姐姐,而姐姐却已无法从记忆中搜寻到当年那个瘦弱少年的模样。
两人交谈后了解了彼此的近况。戴杏芬已从工厂下岗,在杨府乡街边开了一家面馆,生意还算不错。

得知姐姐没有车且店面还是租来的时,何荣峰感到姐姐的生活并不宽裕,随即拿出一张一百万的支票,希望她能买房买车并留些周转资金。
然而戴杏芬却婉言谢绝了这份厚礼,她表示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足,并不缺钱。
她感慨地说:“我当年只给了你30元钱,你能记得我就已经很知足了。钱我是不会收的。”
何荣峰见状又偷偷购买了价值5万余元的礼品,临别时悄悄留在了戴杏芬的家中。
然而几天后,戴杏芬与丈夫却飞往沈阳将这份礼物归还给了他。
戴杏芬对何荣峰说:“希望你能回馈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而不仅仅是回报我。”
此后两家人成为了亲人般的存在经常相聚互致问候。

事业有成的何荣峰也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在老家修建了小学并帮助村里的青壮年解决就业问题。
他将与姐姐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名为《自我激励:乞丐如何被点化成富翁》,后来还被改编成了公益电影——《一辈子的姐弟》。
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戴杏芬当年的一饭之恩让何荣峰领悟到了做人的真谛: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人无论成功与否都能活得问心无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