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见过人生中最极端的反差是怎样的?
一名曾经满身荣誉、备受赞誉的英勇警察,后来却沦落为在戒毒所里迷茫且困顿的毒贩。
宋名扬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宋名扬人生的巨变始于1996年5月的那一天。当时,他驾驶着一辆价值50万的豪华轿车,身着名牌服装,神气地驶入了北京朝阳区劲松的一栋别墅。
室内弥漫着异样的香气,十几个人或坐或卧,每个人都神情恍惚地笑着,茶几和地板上散落着吸管、锡纸和打火机。
尽管感到不适,宋名扬却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坐到黑帮头目黑子旁边,“大哥。”
黑子搂着身边几乎半裸的女人,抬眼看了他一眼,指着茶几上的白粉,“来点?”
此时,宋名扬的身份是毒贩,黑子这是在测试他,他当即回应,“来。”
黑子沉默不语,阴沉地盯着他。
宋名扬掏出烟,点燃,深吸一口,毫无畏惧地迎向黑子的目光。黑子注意到他手中的烟,突然挥手。
几个歹徒围了上来,其中一个把毒品摆在他眼前,另一个玩弄着手中的匕首,阴冷地盯着他,“你是条子?”
这是歹徒们对警察的称呼,宋名扬意识到他们开始怀疑他,他一直自称是毒贩,但从未真正吸过毒,今天看来是躲不过了。
想到此,他抬起左臂,将燃烧的烟头按在皮肤上,轻微的嘶嘶声伴随着烧焦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宋名扬连眼睛都没眨,仿佛感觉不到疼痛,他模仿着吸毒者的动作,镇定地将眼前的毒品吸食干净。
吸完后,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这几个歹徒,从裤兜里掏出匕首,迅速在自己小腿上划出一个血淋淋的十字。
这是歹徒们展示狠劲的方式,看到这一幕,他们笑了,轮流拍着宋名扬的肩膀,“是个狠人,你不是条子。”
第一次吸毒的体验并不愉快,口鼻中萦绕着一种怪味,整个过程异常煎熬,根本没有那种飘飘然的感觉,他心想,“这种怪东西,真的能让人上瘾?”
宋名扬感到头晕目眩,他多次目睹吸毒者在吸毒后失去理智,他刺伤自己的腿,不仅是为了展示狠劲,更是为了保持清醒,以防自己说出不该说的话。
正如宋名扬后来所言,“毒品对待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初次尝试毒品后不久,他便发现自己已经对毒品产生了依赖。
在潜伏期间的一个深夜,他突然感到全身酸痛,即便是服用感冒药也无济于事。
他周围的歹徒们带着戏谑的笑容看着他,递给他一张铺有白色粉末的锡纸,“试试这个‘神药’。”
几口吸食之后,宋名扬感到全身舒畅,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深陷毒瘾。他下定决心要戒掉毒瘾,坚信“我连死都不怕,这毒瘾又怎能戒不掉。”
02
他借口需要联系毒品货源而离开了北京,回到了他的故乡辽宁抚顺。他请求家人将他绑在椅子上,轮流看守。
毒瘾发作时,宋名扬仿佛失去理智,他挣脱束缚,在屋子里狂奔,撕扯着爷爷的衣领,捶打小叔的胸口,逼迫他们为他购买毒品。
爷爷和小叔合力将他重新捆在椅子上,爷爷泪流满面,心疼地拥抱着他,“我的孙子,你怎么会沾上这样的东西。”
经过一周如同炼狱般的戒毒过程,宋名扬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新生。”
他回到北京,进入大兴精神病医院的戒毒大楼接受心理治疗,由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的主任宋森林接待。
宋森林表示:“宋名扬初次来访时,衣着整洁,身体和精神状况都相当正常,这表明他的吸毒程度相对较轻。”
如果他能彻底戒毒,宋名扬本可以继续他的警察生涯,直至光荣退休。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没有如果。
再次深入贩毒团伙后,为了赢得黑子和其手下的信任,宋名扬不得不在众多歹徒面前多次吸食毒品。
经过近一年的卧底工作,1997年,宋名扬从与黑子关系密切的新哥那里获得了一条重要线索:新哥从南方某市向北京运送了20多支枪支。
宋名扬立即向上级报告了此情况,并以购买枪支为名将这伙人引出。
警方成功逮捕了黑子、新哥及其同伙,并缴获了大量毒品、枪支和子弹,从而破获了震惊全国的白宝山案。
为此,宋名扬荣获了公安部颁发的三等功。在表彰大会上,掌声雷动,同事们纷纷与宋名扬握手表示祝贺。
宋名扬登上领奖台,胸前挂着沉重的奖章,他抬手敬礼。在镜头前,他留下了此生最后一张光荣受奖的照片。
然而,毒品已深入他的骨髓。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他已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03
案件暂告一段落后,宋名扬在戒毒与工作之间寻求平衡。然而,由于他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他始终未能完全摆脱对毒品的依赖。
从1996年至2006年,宋名扬多次前往大兴精神病院接受戒毒治疗,次数多达百余次。
宋森林亲眼见证了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逐渐下滑,陷入了一个吸毒、戒毒、复吸、再戒的恶性循环中,仿佛无法挣脱。
1999年,宋名扬向单位坦白了自己染毒的事实。上级领导竭尽所能地帮助他戒毒,甚至曾将他送往黑龙江一个偏远的村庄进行治疗。
然而,由于吸毒时间过长,他始终未能彻底戒除毒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无法再胜任原有的工作。
2001年,警局实行末位淘汰制,宋名扬不出所料地被淘汰出局,从刑警队转岗至预审部门。
在新的部门,工作需要使用电脑,这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宋名扬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加之吸毒者的自卑心理作祟,他觉得自己无法面对昔日的同事。
他心中想,“大家都知道我吸毒,但都不明说,表面上对我客客气气的,背地里却议论我是警察的败类。”
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患上了抑郁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时常扬言要跳楼轻生。
2006年,宋名扬选择了病退,公安部为他出具了证明,证实他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染上毒瘾的。
离开警局的那一刻,宋名扬回首望去,在短暂的清醒中回顾了自己奋斗了23年的单位。在他的记忆中,自己依然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警察。
1983年,年仅20岁的首钢工人宋名扬通过了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招募考试。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后,他被分配到了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刑警队。
三年后,一起奸污幼女案上报到他所在的刑警队。宋名扬对此案深感愤慨。
由于案发现场缺乏有价值的线索,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一边安抚受害女孩的情绪,一边在案发地周边寻找蛛丝马迹。
一个多月过去了,宋名扬依然坚持不懈地追寻着嫌疑人的踪迹。他下定决心要将这个畜生绳之以法。
在第40天的傍晚时分,在古城公园内,小女孩指着一个穿着背心的男子说:“叔叔,就是他。”
犯罪嫌疑人最终被擒获归案。而宋名扬则凭借自己的执着与毅力荣获了三等功勋章。
时间来到1990年,宋名扬被上级委予重任成为特勤人员。
他的主要任务是在鱼龙混杂的犯罪窝点中培养并管理线人以便在侦破大案要案时通过他们获取关键线索。
这项工作也被称为“卧底”,而宋名扬的卧底身份仅有少数领导知晓。
从那时起他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各路地痞流氓打交道、套近乎并培养可用的线人。
他凭借出色的交际能力和讲义气的性格很快就发展了多名可靠的线人,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他总能凭借对线人和案情的深入了解分析出有价值的线索并找到突破口。
那些年里他屡破大案要案,在1993年他33岁的时候已经立功十余次所获得的荣誉勋章和证书几乎可以摆满一整张桌子。
在那一时期无论是黑道还是白道都要尊称他一声“大哥”。
在分局里他可以随时使用摩托车或汽车而无需经过领导批准,在领取活动经费时别人一个队只能拿到一千块而他一个人就能拿到同样数额的经费。
在黑道团伙中许多地痞流氓都想方设法巴结他,一有机会就想请他吃饭、送他东西,
当时一部大哥大价值两万块有人直接送了他一部并且还拍着胸脯保证,“大哥你放心用这个用坏了我再给你买新的。”
那时候的宋名扬风华正茂、无所畏惧一心只想破案,甚至将牺牲在卧底岗位上视为自己最终的归宿,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沦为阶下囚。
04
2010年2月,宋名扬自己给自己戴上了冰冷的镣铐。2月27日,为了立功减刑,宋名扬曾经的线人鞠某故意要求他提供毒品。
于是,宋名扬将0.32克的海洛因以300元的价格卖给了鞠某。随即,他被当场逮捕,警方从他身上搜出了2.31克的海洛因。这是他首次因贩毒入狱。
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出示了公安局为宋名扬开具的“因公染上毒瘾”的证明。加之他的认罪态度良好,且所有毒品都已起获,最终,宋名扬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
一年后的2011年7月,宋名扬再次因向线人张某提供毒品而入狱。
这次,他是作为累犯,但由于案件是通过特勤引诱侦破的,因此他只被判了1年有期徒刑。
宋名扬两次犯罪,都是因为向线人提供毒品。他看重情义,认为“我虽然退休了,但不能背叛线人。他们有求于我,我能帮忙就帮忙。”
2012年7月19日,这一天不仅是宋名扬49岁的生日,也是他重获自由的日子。
他78岁的老父亲在监狱外等待了整整8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儿子。老人走上前去,问道:“出来了?儿子。”他简单地回答:“嗯。”
夕阳西下,佝偻的老人双手背在身后,身边跟着瘦骨嶙峋的儿子。自从开始吸毒,宋名扬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2001年,他甚至因胃贲门破裂连续吐血四次,医院那晚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他不断接受输血治疗。
2006年病退后,宋名扬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不得不将原来的房子租出去,依靠租金和退休金维持生活。
他和妻子、孩子以及父母挤在一间只有63平米的老旧单元房里。
2012年重获自由后,宋名扬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均被切断。
为了生计,他将家中的电器一一变卖,最后只剩下床铺和一个衣柜,那衣柜里依旧整齐地挂着他历年的警服,宛如岁月的见证。
他的妻子,曾经是个性格开朗、爱笑的女子,但因他陷入毒品的泥潭,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现在只能在精神病院中度过。
他们的儿子患有轻度自闭症,对此,宋名扬深感自责。他回忆,在儿子年幼时,自己过于沉浸于工作和奉献,无形中疏远了孩子。
如今,虽然儿子已有工作,但社交困难,甚至有时会与人发生冲突。
宋名扬坦言:“我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曾两次过量注射海洛因,企图以此结束一切,但每次都未能如愿。
当他再次醒来时,世界依旧,但他已不再是那个在颁奖台上光芒四射的警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有了新的想法:“既然天意让我活下来,那我就应该珍惜。每次想到家人,我就觉得自己连选择死亡的权利都没有。”
幸运的是,他的父母从未放弃过他。得知他染毒后,他们四处寻找戒毒的方法,并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有人听说了他的故事,寄来了七千元钱。宋名扬对此深感感激,并表示:“我会珍惜这份帮助,不到关键时刻不会轻易使用。”
05
在戒毒所,医生告诉他:“毒品成瘾其实是一种慢性的、容易复发的脑部疾病。”
这也验证了他一直以来的观点:“毒品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的身份或地位而有所偏颇。”
毒品一旦上瘾,就会肆无忌惮地侵蚀人的大脑,摧毁理智。
因此,毒瘾发作时,吸毒者往往会失去控制,只有不断地吸毒才能暂时缓解,这也意味着他们可能终生都要与毒品为伴。
尽管现状困顿,宋名扬却表示:“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他才能获得毒贩的信任,从而获取线索。
时光荏苒,现年58岁的宋名扬,每个春节都会自发前往戒毒所度过。大年初二,他会坐在戒毒所的床上,准时收看公安部的春晚。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宋名扬眼含泪水,回忆往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