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4岁男孩独自照顾残疾父亲感动全国,如今可算过上好日子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养儿防老”,在这一刻有了具象化。
4岁,这本是孩子们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然而年幼的沈浩宇却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为父亲处理排泄物,准备膳食,进行清洁工作,以及照顾瘫痪病人的种种琐碎事务,全都压在了这个年仅四岁的孩子身上。
01
沈浩宇,这位来自云南文山市秉烈乡的小男孩,在襁褓之中便经历了父母的离异。
随后,他的爷爷因疾病离世,奶奶也选择了再婚。曾经热闹的家庭,最终只剩下小浩宇和他的父亲沈国权相依为命。
尽管历经坎坷,但幸运的是,小浩宇还有父亲的陪伴。他们父子二人共同度过了许多简单却安定的日子。

在小浩宇年仅一岁时,沈国权便肩负起父母双重的角色,忙碌于冲泡奶粉、更换尿布、夜间就医等琐碎事务中。
沈国权初为人父,虽然照顾孩子的手法略显生疏,但他还是成功地将小浩宇抚养到了四岁。
这个四岁的小男孩,活泼可爱且极其懂事。他深知父亲的艰辛,因此总是表现得十分乖巧,从不无理取闹。
看着儿子如此懂事,沈国权心中满是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工作的决心。他憧憬着为小浩宇攒下一笔足够上学和置业的资金。
然而,就在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之时,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们。
一场意外导致沈国权脊椎受伤,高位截瘫,他的余生只能在床上度过,无法再从事任何工作。

虽然四岁的小浩宇并不完全理解高位截瘫的含义,但他明白父亲再也无法站立。
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小浩宇选择勇敢地站出来,成为父亲的手脚。他在背地里默默流泪,但每次哭泣过后,他都会变得更加坚强。
小浩宇和父亲的故事被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善款如潮水般涌来,不仅还清了他们的医药费,还为他们提供了每月的生活补助。这些善举让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
尽管有了外界的帮助,但家中仍缺乏能够照顾瘫痪病人的成年人。因此,照顾沈国权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四岁的小浩宇肩上。

沈国权每日都只能躺卧在一张可调节的单人床上。床头的部分可以自由升降,而床中央则横跨一块板,权当餐桌使用。
每个清晨,小浩宇总是早早起床,调整床头高度,手持牙刷和漱口杯,将脸盆置于父亲面前,细心地为他清洁牙齿。
小浩宇先稳住爸爸手中的脸盆,然后轻柔地将牙刷放入爸爸口中,上下刷洗,确保每一颗牙齿都得到彻底清洁。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让爸爸逐口漱口,最后协助爸爸完成洗脸和擦干。

这样的日常,小浩宇已经坚持了逾三年,超过一千个清晨在他的精心照料中悄然流逝。
长期卧床的病患需要频繁更换床单和被褥,然而这对于年幼的小浩宇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因此,在床的上方安装了一个特制的吊架,架上垂挂着布带。
02
只需将布带置于病人的胳膊和膝盖下方,谨慎地启动机关,吊架便能轻松地将病人提起。
每当爸爸的身体被稳稳吊起,小浩宇便迅速而熟练地为其换上新的、柔软的被褥。
他总是尽可能快地完成这一动作,唯恐悬空的爸爸会感到任何不适。在小浩宇的心中,爸爸的感受始终放在首位。
家中的饮食也全由小浩宇一手包办。起初,矮小的他站在凳子上才能勉强够到灶台,但这并不妨碍他烹饪出一道道家常美味。

无论是炒鸡蛋还是炒茄子青菜,他都信手拈来。虽然味道可能无法与大人的手艺相媲美,但在沈国权的心中,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美味。
此外,小浩宇还学会了为爸爸剃须和剪发。他乐于亲手做这些事,不仅能节省开支,还能在操作过程中与爸爸愉快地交谈。
这些琐碎的日常事务从未让他感到厌烦,反而总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沈国权看着儿子的成长和付出,心中既感到酸楚也充满了欣慰。

时光荏苒,小浩宇的个头也在不知不觉中蹿高。当他长到六七岁时,已无需再借助凳子就能轻松烹饪。
曾经,小浩宇是爸爸怀中的稚嫩孩童,一切生活起居都由爸爸细心照料。然而,当爸爸因意外而瘫痪在床时,父子的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如今,是那个小小的身影在床边忙碌,端屎端尿、喂饭擦洗,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爸爸。

命运或许有时显得不公,但小浩宇与爸爸之间深厚的亲情却是永恒不变的。
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家人的心紧紧相连,生活总会逐渐走向光明。
2019年9月,小浩宇踏入了文山实验小学的校门。在他求学期间,邻里们纷纷伸出援手,协助照料沈国权。

他们送来家常菜肴、特意多买的水果,甚至帮助清洗大件被褥。
小浩宇与父亲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文山善缘爱心团的成员。他们特地将沈国权的健康状况提交给上海的专家评估。

专家审阅病历后指出,只要沈国权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训练,他的上肢功能有望得到恢复。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倍感振奋。爱心团成员筹集资金购买了康复设备,而楼上的邻居孙女士也自告奋勇,协助沈国权进行基础的康复训练。
对于小浩宇和沈国权来说,上肢功能有望恢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
03
白天,小浩宇在学校学习;放学后,他则跟随孙女士学习如何为父亲进行按摩和康复训练。

在专家和邻居们的帮助下,沈国权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为了贴补家用,他开始销售卫生纸以赚取一些收入。
沈国权常常教导小浩宇要心怀感激。他强调,他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够维持,全靠众多善心人的帮助。他叮嘱小浩宇长大后要回报这些善良的人们。
父亲的教诲,小浩宇时刻铭记在心。
曾经的艰辛与困苦已逐渐成为过去,小浩宇和父亲的生活越来越充满希望。
小浩宇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在学校里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他热爱踢足球、打篮球,时不时还会哼唱几句歌曲。

无论是否擅长,无论歌声是否动听,小浩宇都全身心投入其中。
他深知,如今和父亲共同度过的充实生活来之不易,因此他格外珍惜每一天,以及身边的每一位好心人。
2020年11月,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节目组来到云南文山选拔参赛选手。
在父亲和老师的鼓励下,小浩宇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选拔。在初赛现场,他演唱了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尽管小浩宇的歌声略带颤抖,声线也不及专业歌手那般稳定,但他的每一句歌词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他不仅在唱歌,更在诉说着他和父亲一路走来、历经坎坷却最终迎来坦途的故事。

小浩宇的歌声以及他独自照顾父亲的坚强与勇敢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评委。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小浩宇并没有表现得欣喜若狂。他首先想到的是,如果自己去参加总决赛,那么家里就只剩下父亲一个人了。
把父亲独自留在家中是他无法接受的。虽然总决赛对他而言极具吸引力,但在他的心中,父亲永远是最重要的。
小浩宇在为父亲着想的同时,沈国权也在为儿子考虑。他深知孩子对自己的担忧,于是请来了一位关系亲密的朋友,暂时代为照顾自己。

为了让小浩宇安心,沈国权特地把这位朋友请到家中,当面与小浩宇一起商讨了他参加比赛后的生活安排。
至此,小浩宇终于能够放心地踏上全国总决赛的征程。
由于家中没有亲人陪伴同行,文山实验小学的领导特别安排了两位老师陪同他前往参赛。两位老师不仅带着小浩宇乘坐了飞机,还为他购置了几套新衣。
经过两三个月的紧张准备,2021年2月22日,7岁的小浩宇参与录制的《非常6+1》之《小不点大能耐》终于播出。
04
在这期节目中,多位可爱而优秀的孩子分享了他们的家庭和梦想故事,其中小浩宇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小浩宇表现得从容不迫。当主持人问及他从何时开始照顾父亲时,他坦然回答,并详细描述了照顾父亲的点点滴滴。

他的叙述平静而真挚,没有丝毫的夸张或矫情。即便如此,他的经历仍让在场的老师们感动落泪。
小小年纪就拥有如此坦然和坚强的内心,实在令人惊叹又心生怜爱。
更令人意外的是,小浩宇的性格非常活泼,从他的讲述中,大家都能感受到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许多孩子在经历家庭变故后,性格会变得内向甚至封闭,但小浩宇却没有。
他就像一朵在暴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花朵,虽然历经磨难,但总是努力迎风绽放。
在节目的最后,小浩宇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非常少年”奖杯。
在北京录制节目期间,节目组和陪同的老师带着小浩宇游览了周边的许多景点。
他参观了天安门、故宫,还在星光影视城前留下了自己帅气的身影。

游览过哪些地方、品尝过哪些美食、老师们赠送了哪些礼物,小浩宇都一一记录在自己的日记里。每篇日记的结尾,他都会给自己加油鼓劲。
“回家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变得优秀。”
这些文字透露出二年级孩子的稚嫩笔触,“懂事”、“优秀”等字小浩宇还不会写,只能用拼音代替。
尽管字句简单常见,但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小浩宇的认真与诚恳。
从站在板凳上吃力地炒菜到登上央视绚烂的舞台,7岁的小浩宇经历了太多的艰辛。
他用坚韧的品格撑起了整个家庭,相信在未来,他也一定会坚强地扛起自己的人生。

2021年5月,沈浩宇荣获第三届文山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沈浩宇同学是大家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优秀“后浪”。
05
倘若人们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轨迹,无疑每个人都渴望降生于繁华的罗马。
然而,命运这种深不可测的力量,谁又能洞悉其奥秘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
到顶部